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黃龍溪古鎮 “更靓更有魅力了”

黃龍溪古鎮 “更靓更有魅力了”

日期:2016/12/14 9:52: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成都近郊游一片火熱。而接踵摩肩前往雙流縣黃龍溪古鎮的旅客和參觀團,更是讓五月的黃龍溪人氣井噴。筆者從“天府第一名鎮”黃龍溪古鎮景區管理局獲悉,“五一”期間,黃龍溪共接待游客 35.55萬人次,在“五一”小長假的第二天達到了最高峰,僅4月30日接待人數就高達12.85萬人次。

    在古色古香的街道品茗,戲水,逛街,享受美食,細心的游客們發現,“五一”小長假期間,黃龍溪古鎮又“變”了硬件設施上處處精雕細琢,服務提升更加貼心周到,在文化的傳承上,更加突出特色和游客參與性,黃龍溪古鎮不僅變得更加溫馨,也更有魅力了。

    筆者了解到,黃龍溪古鎮緊扣“天府第一名鎮”的定位,按照“五一小變樣,十一大變樣”的目標,自今年2月起,景區從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傳承,精細化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啟動了黃龍溪古鎮提升工程,在鞏固和提升“天府第一名鎮”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二期工程快速推進

   “十一”將更有看頭

   “五一”小清新已經讓游客欣喜不已,每一絲一毫的細微變化都讓游客感受到暖心。而按照黃龍溪古鎮的提升計劃,“十一”大變化剛將讓游客們更加期待。

    筆者從雙流縣獲悉,除了在現有景致上的完善提升外,黃龍溪古鎮改造工程二期涵蓋了5大類34個項目,目前其形態建設,文態建設、業態建設、生態建設和管理服務的提升工程均已全面啟動。

    筆者獲悉,黃龍溪古鎮改造工程二期主要以“清明上河圖”為規劃藍本,修建了“上河衢田園水村”、“七星伴月古院落群”等各類仿古型建築,總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上河衢田園水村”為黃龍溪二期景區的核心區域,其河域面積約3萬平方米,所有建築均臨水而建,以川西民居風格為基調,極具明清風情。

    與此同時,黃龍溪景區的業態提升工程成效明顯:在黃龍溪真龍街,五星級的黃龍大酒店已經投入試營業,該酒店與澳門凱斯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達成經營管理協議,擁有餐飲、客房100余間、茶房等服務,除了旅游住宿,還有商務會議承接等多種功能,將極大地提升黃龍溪古鎮的服務水平和檔次。

    與黃龍大酒店遙相響應,在黃龍溪景區的入口處,五星級的“御苑”酒店外部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修,這個占地面積達100余畝的大酒店的完工,也將大力提升黃龍溪的旅游服務接待能力。

    與此同時,一個地上兩層,地下三層,總車位達5000余個大型停車場正在規劃當中。工程完工後,古鎮停車服務將更加方便

    此外,黃龍溪古鎮景區管理局還制定了精細化管理實施意見,強化了景區科學管理力度。按照景區“五一小變樣、十一大變樣”要求,相關部門還制定了“天府第一名鎮”品牌營銷策劃方案、景區生態景觀綠化整體提升方案、文化景觀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10余項提升工程細案,近期呈報雙流縣黃龍溪旅游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指揮部審定後赓即實施。

    經過二期打造,黃龍溪將有更多的驚喜呈現在游客的面前。“十一”黃金周,黃龍溪古鎮更加值得期待。

   “五一”游黃龍溪 游客獲驚喜

   “這次到黃龍溪古鎮,感覺到她的變化撲面而來:進入景區的綠化更有詩意了,景區管理的細節更規范了,雖然今年已經是第三次到黃龍溪古鎮,但每次她留給我的印象總是那麼的不同,意猶未盡。”在“五一”節後,從黃龍溪旅游歸來的網友“風一樣”在微博上這樣描繪自己的眼中的黃龍溪。

    不僅是“風一樣”,“五一”期間,很多在黃龍溪古鎮游歷的游客都感受到了這股撲面而來的新鮮氣息提升過後的黃龍溪古鎮在景點的設置上更加精細了,在細節上更加貼心了,在文化內涵的表現上更加豐富了,旅游的味道更濃了。

    設施之變

    打造古鎮嶄新亮點

   “從錦江大橋沿途至景區入口,一路風景優美,綠化是越來越好了!”駕車出游的彭先生感慨道。據了解,在“五一”節前,黃龍溪景區開展了對景區入口嘉禾段的綜合整治,完成了1.2公裡路段的綠化提升和節點打造,完成了沿線渠系疏通改造和經營秩序整治,提升景區入口段整體形象,獲得了游客和周圍居民的稱贊。

    精心打造的景區民俗一條街也頗受市民的喜歡,針對景區樹木燈帶整改問題,已對景區樹木、花草上所有的燈帶、燈籠和照明燈作了取締,共計拆除燈帶1220米、燈籠176個、照明燈134盞。

    人文之變

    提升古鎮文化內涵

    4月16日,“世界超模秀·閃亮黃龍溪”活動開展,黃龍溪再次成為時尚焦點。作為一次彰顯黃龍深厚歷史與水鄉風情的旅游文化盛會,超模秀成為促進國際古鎮間交流與發展的平台,更將對黃龍溪古鎮風情展示和品牌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4月29日,黃龍溪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及“五一”小長假其他各項活動再一次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三都博物館也對展出的藏品作了重新調整更換並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豐富古鎮的文化內涵。

    據了解,黃龍溪鎮還根據黃龍溪的歷史文化,完成了黃龍溪主題歌《千年一瞬》錄制工作,完成了詩集《黃龍詩溪》和畫冊《發現黃龍溪》的編撰成稿工作,進一步豐富和提升了古鎮文化內涵。

    服務之變

    景區服務周到人性

    “五一”前來黃龍溪的游客們注意到,景區內兩座星級衛生設施改造已全面結束,改造後的星級公廁投入使用,給游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筆者在隨機走訪游客時,他們紛紛表示:“感覺食品衛生比之前有所改善,商家也更為重視。”原來,這是黃龍溪相關單位會同該縣衛生局、縣食藥監局、公安等執法部門,組織專業人員進行了常態化監管和不定期抽查,強化了對經營商家的日常衛生監管,特別是對兔頭、貓貓魚等臨街售賣的熟食品,要求商家必須罩上防塵罩,提升了服務質量。

    管理之變

    協力同心抓落實

    為達到精心打造古鎮文化、強化古鎮規劃建設、優化提升景區業態等方面的目標,黃龍溪旅游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指揮部會同該縣目督辦及時將工作目標細化分解到全縣37個部門,各部門充分發揮協調精神,趕赴景區,實地調研。

    此外,黃龍溪鎮和景區管理局開展了“細節與效率提升年”行動,堅持開拓創新、大刀闊斧推進工作,將整個景區分為6個大區32個小區,落實專人開展每日巡查,做到新增垃圾及時清理掃除,確保了衛生監管不留死角。

    景區將管理工作落實到每個人頭,細化到每個時段,實現了景區管理網格化、精細化、常態化。

    鏈接

    真抓實干 加快推進“天府第一名鎮”建設

    去黃龍溪古鎮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小變樣”,使古鎮的面貌和服務水平都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在提升,這與雙流縣高度重視,大膽突破機制體制和超常規的工作方式密不可分。

    3月7日,雙流縣成立了黃龍溪旅游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指揮部,指揮部成立以來,雙流縣委主要領導分別兩次親臨黃龍溪專題調研。按照“五一”和“十一”兩個主要時間節點,黃龍溪旅游優先發展重點鎮建設指揮部會同縣目督辦,及時將市委工作部署和縣委常委會議定工作目標,細化分解到全縣文旅、水務、交通、園林、公安、城管、水投、交投等37個部門,將責任落實到了人頭。

    目前黃龍溪鎮和景區管理局已對接指揮部成員單位63批105次,景區發展建設管理的5大類34項重點工作均按時間節點順利推進。此外,相關部門抽調到景區綜合執法大隊的專業執法人員已全部到位。
    (編輯:李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