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圓明園發展歷史

圓明園發展歷史

日期:2016/12/15 0:58: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余畝,一百五十余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G(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绮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绮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烨)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裡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G,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G)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占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余畝擴大到三千余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绮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鹹豐時期

  鹹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切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時期以後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