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宣城市宣州區狸橋鎮蔣山村的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是粟裕、張鼎丞曾住過的地方。可就是這樣一處文保單位,卻由於年久失修,舊址牆體已經變形。11月9日,在裡面住了數十年的張金海很高興,因為他終於迎來了修繕隊伍。
現狀:紅色舊址牆體變形靠木頭支撐
穿過宣州區狸橋街道向東南方向前行約3公裡,就是蔣山行政村張家村。這個村看似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卻藏身著遠近聞名的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舊址有司令部和宿營地兩部分,分別位於居民房和宗祠內,都是區級文保單位。
司令部舊址是典型的皖南民居,是三開三進兩層的木質老房子,由四間房屋組成。其中兩間能看出修補的痕跡,邊上的兩間看起來則破敗了許多,其中一面牆上有明顯的裂縫,窗子更是向牆外凸出來,窗子上的木料已經腐朽破碎。
一根木棍一頭頂在窗框的上方,另一頭則頂在路邊的排水溝裡。走到屋後,能明顯地看到外牆向外側傾斜,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一根看起來曾經是電線桿的水泥柱頂在牆面上。
尴尬:文保單位住戶不能修也拆不得
69歲的張金海,從小就住在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裡,這幾間房子是他的爺爺在清朝末年修建的。在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二支隊領導人粟裕和張鼎丞,曾經在1938年帶領隊伍來到這裡,在這裡生活了好幾年。
張金海說,解放初期,最多的時候曾有七家人住在裡面,連二樓的閣樓上都住滿了人。後來房子越來越破,家裡的孩子長大後紛紛搬了出去,到最後只有張金海一個人繼續住在這個老房子裡面。
提到老房子的現狀,張金海的哥哥張承高也憂心忡忡。張承高說,幾十年來房子越來越破舊,被確定為文保單位後,自己曾經想請人對房屋進行維修,但卻被告知這樣做違反了文物保護法。想整體拆除,更是不可能。
契機:修繕正式開工將耗時4個月
11月9日,張金海一大早就買來了鞭炮在家門口“噼裡啪啦”地燃放起來。原來,這一處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的修繕工程,正式開工了。
宣州區文旅委副主任朱幸福介紹,古宅的維修需要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工作涉及到建築物的多個方面,古宅的維修費用往往比原地重建一棟仿古建築的費用還要高。
其實,早在2013年,宣州區文物部門就曾邀請省裡的專家,對司令部舊址和附近一處新四軍二支隊宿營地進行查看,並商討修繕方案。在去年,還爭取了專項經費30萬元。
記者從宣州區文旅委了解到,承接修繕工程的公司計劃用四個月的時間對約300平米的舊址進行修繕,工程投資約80萬。未來,宣州區還計劃對蔣山行政村進行整體規劃,發展紅色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