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歲的南京市民王本熾最近比較煩。去年他家的老宅——高崗裡39號古民居,被列入了南京市級文保單位,但今年6月,大紅的“征收”兩字就上牆了。前天晚上,他和妻子回家,發現自家廂房的門窗都被敲壞了,碎磚頭掉了一地,感覺被人為破壞了。
震驚之余,王本熾致電現代快報 (微博)求助。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二支隊派人趕到現場進行了調查。鳴羊街綜合環境整治項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拆遷工人誤拆的,他們這一民居是南京市級文保單位。
曾經輝煌
百年老宅見證南京織錦業興衰
老門西,一直被認為是南京的“根”。不過,最近老門西開始綜合環境整治,鳴羊街東側向內50米的房子都噴上了“征收”字樣,高崗裡39號民居也在征收范圍內。現代快報6月25日還對此進行過報道。
高崗裡39號是磚木結構的城南老民居,共有6進,有門廳、轎廳、廂房等,立式門窗雕刻精美。其中的一進的層高很高,房梁上還有一個個的小鉤子,“這是以前過年,我們家掛花燈用的。”老宅的房主王本熾說,這是七架梁,客堂的壁板全是木質的。客堂很寬敞,裡面放著一直用了百年的老桌子,老凳子,還有最近拆下的雕花格子窗。
“這是我爺爺建的,我們家以前是‘王春發’記織錦作坊,前面兩進各有三台大花樓織機,因此開間特別寬敞,超過了17米。”在歷史上這附近織錦作坊很多,魏廣興、張成記都是大型緞業店。
王本熾手上,還保留了1952年的房產證,上面寫著:老宅共有6進21間3披(注:披指廂房),共616平方丈。 老宅解放後被充公,後來老宅的客堂和一個廂房返還給王家,其他的被政府部門租出去了。
突遭破壞
房主晚上回家,發現廂房門窗被拆了
上個月,“征收”兩字上牆,老宅裡的住戶陸陸續續搬走了。記者在現場看到,其中一進的牆上,還有紅色的“此房已征收”字樣。老宅的廂房,窗戶被砸壞了,碎玻璃掉了一地;門也被弄壞,門板躺在地上。乍一看,以為出大事了。
王本熾說,7月16日晚上10點半,他和妻子回家,突然發現廂房的門窗和吊頂被拆除了,“之前,沒有任何通知。我們很著急,這是誰干的?”王本熾說,這個被拆掉門窗的廂房,是他家租出去的房子,但租客已經11年沒交房租了。他正准備跟對方結清房租,沒想到對方和拆遷部門簽訂了拆遷合同,已經搬走了。“更沒想到,我的房子沒有任何招呼就被破壞了。”
相關回應
拆遷部門:這是工人不知情誤拆的
為啥要拆除老宅廂房的門窗呢?鳴羊街綜合環境整治項目工作人員表示,拆遷工人並不知道這是市級文保單位,是誤拆。之所以要拆除門窗,這是拆遷中常用的辦法,一般是拆除門窗後砌磚牆封死,以防拾荒者等閒雜人員住進去,避免發生火災或人身安全等問題。“這次是拆遷工人不知情而‘誤傷’的。”
南京市文廣新局的負責人說,這片古民居是市級文保單位,在規劃方案沒有得到批准之前,誰也不允許拆除,誰也不允許改變它的現狀。因此,要求拆遷單位必須恢復老宅遭破壞前的樣子。
昨天傍晚,鳴羊街綜合環境整治項目指揮部給現代快報發來一份情況說明。說明中表示,高崗裡39號房屋是市級文保單位,絕對不會拆除,只會更好地修繕,做好原真保護。說明還稱,高崗裡39號房屋位於鳴羊街綜合環境整治項目范圍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該房屋年久失修,其中一間居民已搬遷的房屋出現了屋頂部分坍塌的情況,為防止汛期房屋出現整體坍塌險情,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實施單位對該屋頂進行了臨時修繕加固,同時封閉門窗,目的是為下一步修繕及原真保護做好准備。 下一步,將在文物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原真修繕保護。
老宅為啥要征收?
老宅為何要征收?在6月25日的報道中,南京市文物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屬於功能置換,要把居民先置換出來,然後進行整體修繕,整體打造。”目前,文物局還沒有收到這處古民居的規劃方案。按規定,對市級文保單位采取任何工程措施,都要征得文物部門的許可。
為了避免再次被“誤拆”,南京市文化綜合執法總隊讓拆遷單位在老宅周邊拉上警戒線,同時,對被誤拆的部分進行“還原”。至於將來老宅的用途,要等搬遷完成後,由專家對所有房屋進行測繪和評估,形成規劃才能最終確定並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