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著徽州古道山路的穿越地圖,用手指在地圖上丈量著每座山峰與山峰之間的距離,每條古道與古道的全部裡程。對於我這樣一個初次登山徒走者來說,似乎能夠感覺到這是一段不能承受的跋涉,雙腿正艱難地在山村之間穿越。也曾想過,如果不經歷艱辛的路途,如何能夠抵達美好的地方。或許,我們都渴望這樣的生活,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一到周末便毫不猶豫地將靈魂留給自然。聽呼吸重新攝入清新,聽血液重新滲透心髒。
然而,當一程程山水跋涉而過,我們這次徽州古道穿越的每個人都有一種抵達彼岸的感覺。隱約中,遠離了城市的紙醉金迷,滿身銅臭;隱約中,那些消失的山村喚醒了正在沉睡的記憶;隱約中預感這也是一場尋覓文明的靈魂放飛。
徽浮古道,由徽州府城至江西浮梁縣。從歙縣城西行,經棠樾、唐模至潛口,轉向西南,經塘貝,跨豐樂水,過塘塢,至休寧徽光,經萬安至休寧縣城;出休寧縣西門西行,經夾溪橋、川湖街、藍渡、巖腳至界首,過界首至至黟縣漁亭;由漁亭西行,經楠木嶺至祁門縣的橫路頭、再西行,經金字牌、洪村至祁門縣城;由祁門縣城再西行,經新嶺、小路口、石坑、大北埠、羅村鋪至閃裡;由閃裡南下直趨浮梁縣城,全程200公裡。徽浮古道橫貫徽州西部,是古代驿道。現在這條路的大部分路段為慈張公路所利用。
去往徽浮古道的路上,繞過一片粉牆瓦黛,一道悠長的斑駁青石板映入眼簾。在這片被各種綠色包裹的山間,村莊前屋由於山體滑坡,僅有的幾戶人家不得不舉家搬遷。再往上攀登去,村莊外北的幾戶房屋因年月久遠,坍塌的牆面在這天與地之間似乎搖搖欲墜。頭頂上是蒼鷹掠過的碧藍天空,灌木叢中總能聞到青草芳香,不遠處的山岚寂寥地守望者這裡的一切。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一路上不能停歇地盤旋而上,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大灌木,青蔥的樹木叢林,采茶姑娘正在茶葉地裡穿梭。一路行走,一路聽說徽浮古道的各種傳奇。太史公評雲:“南游勒石,東瞰浮梁。”彰顯事跡,古道不寂。徽商聞聲而來,夾道於坍岫亭塮創業;名士倜傥風流、迢遞於鳴泉飛瀑吟句。四海綿歷,萬國客來。浮瑤仙芝、乘千古絕唱博芳菲瑕內;景德陶藝、為中華文明添錦繡篇章。 幽幽道上,徽贛文化融合交匯;重重福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林之海,茶之鄉,瓷之源,名載史冊。
許是年久失修,越往高處行走的古道早已被叢生的雜草灌木所掩蓋,原有的行走功能也早已被廢棄。
環顧四周,植物卻保護得很好。幽幽山道恍如進入了一個充滿神秘充滿傳奇色彩的原始森林。然而,隨著山道的不斷延伸,體力漸漸消耗到能夠繼續前行的極限,抬頭仰望,遠處的高山觸手可及卻又遙不可攀。
行至一個又一個高峰處,煙霧缭繞下的古道看上去就是一種叫做世外桃源的美,看到這裡的一草一木安詳地深山裡寂靜生長,也許人生就是一段修行:又也許真正的修行者,在天地之間,早已處於渾然忘我的境界,靈魂在如此鐘靈毓秀的山川之間徜徉,肉身所處的環境,已經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