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遺產保護體系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名村歷史文化,為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作用。 首先要進一步做好保護規劃這項重點工作,盡快完成保護規劃省級報批工作。有兩千多年文字記載歷史。崖城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項目的建設將使千年的崖州歷史文化圖景再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三亞旅游的新亮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崖城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項目的開工建設,不但使這裡重現了
青瓦古城風貌,更是成為了崖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人更近地觸摸到它的古色、古韻、古味。 洪水一來就會將這裡淹沒,直到大隆水庫的興建,這裡不再被淹,居民們也紛紛爭相來此建房,成為人流密集、車水馬龍的鬧市區。現代的建築與文明門古韻風格迥異,不相搭配。崖城作為歷史文化名鎮的古韻風貌得到有效地保護和重現。如今的文明門宏偉壯觀,讓人能依稀感受到往日的繁華。
留存下來的騎樓老屋破爛不堪多成危房,面目難辨。今天的崖城鎮,我們已很難發現更多千年古城的痕跡。對崖城歷史文化名鎮古城文化街區道路改造工程、古城南門前廣場(一期)工程、古城至保港騎樓街區道路(一期)工程、保平文化名村保護項目(主要為道路部分)等四項基礎設施項目。古城文化街區道路改造、保平文化名村改造、古城南門前廣場(一期)工程已竣工通車,崖州古城牆藏經閣(尊經閣)修繕部分項目已竣工。
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管理委員會已就內設擺放物件多方聽取意見,並根據老人的回憶,計劃展陳一些與建築密切相關的文化信息,方便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崖城的歷史文化。 保留其原真性,並加建新橋連接,作為步行橋使用,既可疏解崖城大橋的交通壓力,又能改善寧遠河上的觀景功能,目前工程接近尾聲,很快就將完工。其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圍龍屋,被廣東省旅游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組認為是“中國最典型的圍屋古村落”,是繼梅縣水車鎮茶山村之後。對
青瓦古民居、古村落旅游開發整體的策劃和規仍有待完善,這些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和解決”謝小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