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青磚古城牆的相關保護工作已經啟動原址保護

青磚古城牆的相關保護工作已經啟動原址保護

日期:2016/12/15 1:36: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目前該部分建築正在進行油漆、消防等後續施工;西路根據史料記載復建的”桃花仙館“正在進行基礎施工,東路享堂正在進行屋面施工;預計7月底完成主體工程,9月底全面竣工。清嘉慶五年,吳縣知縣唐仲冕拓庵東別室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君像,署室名曰“桃花仙館”,1963年唐寅祠由蘇州市政府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為盡量保留原有時代青磚風貌,建設單位在專業文物專家指導下,唐寅祠在牆體修復、門窗置換以及油漆等盡量遵循古法,按照原工藝、原樣式進行修補。對於門窗中的個別構件損壞或殘缺時,采用原尺寸補換的辦法;對原構件梁以上部分保持現狀,不作油漆;梁以下部分則采用先清洗除塵,然後采用傳統方法廣漆退光四遍,並再做好相關防腐處理。

    文化遺產日剛過去幾天,就爆出這樣的事情,我們對文物保護越來越缺乏敬畏之心了。高樓太近導致教堂牆體多處被震裂,屋頂土塊成批成批下掉,隨時有可能坍塌。 實地走訪調研、收集整理資料、信息錄入和資料報送等步驟,共計調查25個村,最終確定傳統建築風貌完整村15個、選址和格局具有傳統特色村1個、非遺活態傳承村4個。 村落傳統建築、村落選址和格局、村落承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村落人居環境現狀等。調查對象原則上以建制村為單元,根據條件也可以自然村為單元。從保持古城牆真實性的目的出發,專家們贊成按“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案進行工程設計,即原址保留一定長度並有典型意義的牆體,采用地下連續牆進行圍合封閉保護,其它部分異地保護展示。

    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案。目前,古城牆的相關保護工作已經啟動。 歷經元、明、清,各個朝代疊加特征明顯,解剖後層次清晰,像這樣歷代修繕、疊加的城牆全國都不多見。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表示,由於時間緊迫,考古人員將著手對異地遷移保護的牆體進行整體切割,趕在汛期來臨前做好原址保護青磚牆體的保護工作。曹凜告訴記者,原址保留的牆體是“活標本”,未來會組織專家對其地質、地貌、成分進行研究。潮宗街古城牆共有兩段牆體,內側牆體屬宋元時期,外側牆體屬明清時期,兩段牆體呈現明顯的疊壓關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