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清代古建揚州教案舊址被“削腦”

清代古建揚州教案舊址被“削腦”

日期:2016/12/14 11:24: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揚州教案舊址倒塌現場
  揚州教案舊址倒塌現場

7月14日晚,在連日大雨的“澆灌”下,清朝古建揚州教案舊址後牆坍塌,看上去像被“削了後腦勺”。周邊居民反映,該建築早已成危房,卻一直未得到修繕。對此,揚州市文物局回應稱,實際上教案舊址在後牆倒塌前已是危房,修繕方案、資金已全部到位。遺憾的是,該房屋原屬於公租房,其中多戶租戶不願遷出,這才使得修繕計劃一再推遲。如今,該房屋牆體發生坍塌,文物局已要求主管單位協調處理、盡早修繕。
 
  7月14日晚,在連日大雨的“澆灌”下,清朝古建揚州教案舊址後牆坍塌,看上去像被“削了後腦勺”。周邊居民反映,該建築早已成危房,卻一直未得到修繕。對此,揚州市文物局回應稱,實際上教案舊址在後牆倒塌前已是危房,修繕方案、資金已全部到位。遺憾的是,該房屋原屬於公租房,其中多戶租戶不願遷出,這才使得修繕計劃一再推遲。如今,該房屋牆體發生坍塌,文物局已要求主管單位協調處理、盡早修繕。

  現代快報記者 宋體佳 文/攝

 

連日大雨
澆塌清朝古建築

  事情發生在7月14日,當天傍晚6時40分左右,伴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位於揚州市皮市街田家炳中學對面的古建築發生坍塌,停放在附近的一輛面包車被砸壞。事發次日,現代快報記者趕往現場看到,涉事房屋周圍已經被警戒線封鎖。發生坍塌的是一棟二層磚木老宅的後牆,其後牆倒塌後,磚頭散落得到處都是,被砸壞的面包車還未挪走,現場一片狼藉。

  附近一居民稱,事發前,揚州連日降雨,這棟老宅的後牆也正是在雨水的“澆灌”下倒塌的。

  “就像打雷一樣,轟隆一聲,聲音非常大,我們出來看的時候,就看到牆倒了,車子被砸了。”該居民介紹,實際上,倒塌的只是建築的部分後牆,在此之前,該房屋後牆就已經破敗不堪,也正因此,才會在雨水作用下發生坍塌。
 

教案舊址

是揚州市級文保單位

 

  在現場,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建築後牆倒塌後,這棟二樓老宅內部房間暴露,看上去就像被削了後腦勺。而從牆上塌下的磚塊全部呈青色,周圍居民稱該老建築是揚州知名的教案舊址,還是當地的市級文保單位。

  隨後,現代快報記者在該建築東側牆面上看到紅色的文保標志,上面明確寫有“揚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揚州教案舊址”“1996年10月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等字樣。

  據了解,早在晚清時期,英國傳教士戴德生來到揚州皮市街建了該市第一座基督教堂傳教,隨後遭當地百姓驅逐。此後,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照會總理衙門,動用英國海軍的力量迫使清政府接受不平等要求。這一事件成為轟動揚州乃至全國的教案事件。

  揚州教案舊址就是上述事件的發生地。
 

幾年前就塌過一次
早已是危房


  實際上,揚州教案舊址發生坍塌也並非首次。據附近居民介紹,早在2011年,同樣在連日大雨之後,揚州教案舊址北側牆體部分坍塌,這一說法也得到當地文物部門的證實。

  公開報道顯示,早在2012年,揚州地方媒體《揚州時報》曾報道過教案舊址後牆坍塌的事情,報道中稱“教案舊址的東牆已經被拆除不復存在,樓頂部分因為樹木倒塌被砸而導致坍塌,遠遠看去,整棟樓滿目瘡痍”。

  “東面的牆後來修起來了,但北面的卻一直沒動。”在皮市街北側電子城做生意的王先生稱,當年教案舊址發生坍塌後,多部門曾先後派人前往現場查看,看起來頗為重視。

  然而,相關部門的多次查看並未給這棟古建築帶來改變。幾年來,除了東側倒塌牆體被簡單維修外,其他地方依舊保持原樣。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發現,教案舊址東側牆面上除了有一塊紅色的文保牌外,還張貼了提醒標志,上面寫有“房屋危險,行人注意安全”字樣。
 

文保單位成危房
為何遲遲不修繕


  揚州教案舊址破敗,相關管理部門本應及時修繕。不管是社區小會,還是在市裡的大會上,年年有人提建議要修繕教案舊址,遺憾的是,這麼多年下來了,揚州教案舊址仍是滿目瘡痍。

  “我們提了不少建議,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老建築,這個建築有歷史價值,是文保單位。”當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協委員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揚州市政府、文物局等部門也挺重視,也到現場查看過,卻一直未曾修繕。究竟遇到了什麼難題,為何遲遲不動工,讓人想不明白。


部門回應
維修資金已准備到位
租戶不配合延誤修繕


  市級文保為何遲遲不見修繕?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22日,揚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就在另一采訪中說出了個中緣由。

  該負責人稱,教案舊址曾被作為公租房分租給當地10多戶市民居住。如今,租期已經結束,大部分租戶已經離開,只剩下兩三戶還住在裡面,但他們不願離開,這也成為舊址修繕面臨的最大阻力。

  “我們方案做了,也通過了,主管單位資金也籌措到位了,補貼發放下去了,但是就是沒辦法動工。還沒等你動工,這些租戶就到市政府上訪,以住在裡面為由要拆遷補貼,實際上,這是一種租賃關系啊,房屋的產權又不屬於個人。”談及文保單位修繕遭阻,該負責人如是說。

  他向現代快報記者證實,確實每年都有人向市政府和文物局提建議,要求修繕揚州教案舊址。甚至不少人寫信罵文物局不作為,但面對不肯搬走的租戶,確實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最新進展
已要求主管單位
加快協調、盡早修繕
 

  租戶耍賴不願搬走,最終導致揚州市文保單位揚州教案舊址修繕工作不斷延期。如今,該文保單位再一次發生牆體坍塌後,其修繕問題也隨之成為當地市民關注的焦點。那麼,這一事情最終該如何處理,已成危房的揚州教案舊址又會在何時開始修繕呢?

  7月31日,在揚州教案舊址再次因雨水浸淋發生牆體坍塌後,現代快報記者再次找到揚州市文物局上述負責人,但他不願再對此事多說什麼。不過,揚州市文物局局長冬冰卻明確表示,事情發生後,揚州市文物局已經找到房屋的主管單位,要求對方加快協調,爭取盡快對揚州教案舊址進行修繕。但對於修繕工作究竟何時能夠啟動,目前仍沒有一個具體的日程表。
 

多問一句
文保單位權屬復雜
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據了解,揚州目前共有477個文保單位,其權屬復雜,主要有兩種,一為私人所有,另外一種為國有性質。那麼,當這些文保單位出現問題時,究竟該由誰來負責修繕?

  對此,揚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文保單位的保養和修繕由產權所有人或使用人負責。“國家把房屋以交房租或者不交房租的形式租給你居住,你就有義務來維護住宅。”該負責人介紹,文保單位的修繕也並非全部讓個人承擔,當文保建築出現問題需要修繕時,由所有者或使用者向文保單位申報,“找專業的公司做方案,送給我們批”。據介紹,修繕方案獲批後,還要找專業的公司上門修繕,所產生的經費視情況,由文保修繕資金和個人共同承擔。

        (來源: 現代快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