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打造《工美中國》 全景式搶救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11:20: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最近廣電總局下達了關於“限真令”的通知,希望各家衛視將做節目的視覺放寬,不要一味的盯著娛樂和明星。多家衛視表示,要加大創業類、勵志、紀錄片的開拓。9月19日,國內首部4K高清大型系列紀錄片《工美中國》在北京開機,該紀錄片將由央視頂級團隊負責拍攝制作。獲得眾多獎項的央視資深紀錄片導演楊麗坤親自操刀,孫曾田、李成才擔任指導,將在結構上力求突破創新,並啟用全景式拍攝手法來搶救文化遺產。
首屆國寶級大師僅剩三人 搶救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作為建國以來首度打造的工藝美術紀錄片,在場的眾多主創都表示:這部紀錄片的啟動恰逢其時,傳承工藝美術的文化遺產已經刻不容緩。活動現場,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首席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王永慶就特別強調了“搶救”的概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是授予國內工藝美術創作者的國家級稱號,自1979年起共進行了六屆。歷屆443位獲得該稱號的老藝人中,已經有93位去世,如今尚有創作能力的僅剩下約260位,尤其是第一屆的33位大師中僅僅剩下了3位。”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文化最重要的傳承載體,國寶級大師中年富力強的留存不到六成,手藝傳承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困境。為此,世界非物資文化遺產龍泉青瓷的代表性傳承人徐朝興大師由衷地建議:“我今年72歲,到明年從業就六十周年了,還有很多老藝人比我年齡還要大,我們都在慢慢老去,我們的手藝也在慢慢流失。建議這部紀錄片應該從年齡大的開始拍攝,對於身體狀況欠佳的大師要優先安排。”
拍攝5季每季10集 全景式展現工藝之美
中國工藝美術起源於舊石器時代的石器。此後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中國的青銅器、陶瓷、絲綢、刺繡、漆器、玉器、琺琅、金銀制品等各種工藝美術品相繼取得了輝煌成就,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對世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北京奧運會、國慶60周年大典、北京APEC峰會以及明年的杭州G20峰會當中,中國工藝美術品都被作為國禮贈予各國首腦,作為中國“工藝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成為世界文明中一顆閃光的明珠。
正因為中國工藝美術博大精深,主創團隊在拍攝過程中將對話國寶級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重點梳理並講述我國工藝美術的歷史與發展現狀,通過對工美大師與他們藝術歷程的生動刻畫,描摹出整個工藝美術各門類的產生、發展和變異的宏大歷史圖景,力求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化生產結合,挖掘出新時代的科技精神。本片導演楊麗坤在現場介紹:“《工美中國》將以季播的方式拍攝播出,共計劃拍攝5季,每季10集。其中第一季《總序》將按工美藝術的發源、分類、歷史、人物、時間等不同主題進行拍攝,是一個普及的過程。”
央視頂級團隊打造 用精彩敘事震撼觀眾
在工藝雕刻、工藝陶瓷、工藝印染、工藝織繡、工藝編結、工藝織毯、漆器工藝、工藝家具、金屬工藝、首飾工藝和其他工藝共十一大類的眾多國寶級大師傾力主創之外,本片還將由央視頂級團隊負責拍攝制作。獲得眾多獎項的央視資深紀錄片導演楊麗坤親自操刀,孫曾田、李成才擔任指導,將在結構上力求突破創新,一改傳統的線性結構為復式結構,現實人物與歷史人物不斷穿插、古今故事交替推進、時空坐標隨時轉換,夾敘夾議相得益彰,以更接近國際紀錄片的表達方式,打造兼具歷史內容、思想深度與藝術美感的精品紀錄片。
曾任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總裁、投身工藝美術五十年的劉培金還介紹:本片將部分采用動漫動畫的新穎形式,以極大的信息密度展現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歷程和高超工藝,以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據悉,該片拍攝完成後,將進行全球發行。屆時,在國際國內主流媒體、各大視頻網站上,觀眾都可以欣賞到這部獨具人文氣息、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全景式展現中國工藝美術之美的紀錄片。
(來源: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