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打造京味兒《牌坊》 诠釋古建行業
日期:2016/12/14 21:26: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昨天,北京人藝今年收官大戲《牌坊》在首都劇場上演,這也是楊立新[微博]首次執導原創大戲,為了將該劇扎實地立在舞台上,楊立新導演和編劇劉進元潛心打磨了兩年多,大改劇本三次,而題材上也是楊立新最為青睐和有把握的老北京故事。
《牌坊》圍繞一座漢白玉石頭牌坊展開,清朝末年,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腐朽軟弱,為滿足“議和”條件,清政府決定為沖突中被打死的德國公使克林德修建一座紀念碑似的牌坊。而這一任務就落到了京城營造行之首的蒯家,修與不修,蒯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危機當中。這個故事和之前在國家大劇院[微博]上演的《樣式雷》有些相似,充滿愛國及民族情懷,更反映了古建行業,也就是劇中所說的營造行的悲歡離合。
作為一個老北京人,又是北京人藝的演員,楊立新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北京題材、北京故事的情懷,“我們北京人藝就是以立足北京、演老北京戲見長的。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熟悉、了解,更有感情。”《牌坊》大幕拉開,紅色回廊四合院青石板地面,演員穿著講究的晚清服飾,都滿足了觀眾對於這樣題材的一種期待,是一台規矩標准的北京人藝大戲。
為更好地呈現效果,楊立新帶領演員去故宮等地實地勘察,體驗生活。人藝資深演員王剛、龔麗君、蘭法慶、白荟等攜手出演劇中主要角色,從首演效果看來,每個角色的戲都排得非常認真,台詞講究、有韻味,只是個別京城營造行的術語要觀眾更多地去琢磨體會。龔麗君端莊大氣的扮相、字正腔圓的台詞以及王剛等老演員塑造角色的能力讓整個舞台充滿能量,看得出是一台精心打造的京味兒大戲,在繼承人藝現實主義表演風格上也邁出了扎實一步。《牌坊》將演至2016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