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唯一供奉火帝的古建築被拆 石柱被隨意丟棄
日期:2016/12/15 1:21: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眼看到那根石柱非常眼熟,描成藍色的字體,方形的柱子,不就是去年火帝廟曾丟失的嘛。”昨日上午,家住福州鼓樓區的陳先生致電本報熱線稱,去年1月被拆的火帝廟內最珍貴的文物——石柱,被他偶然在一個停車場中找到。此前福州鼓樓區對火帝廟進行拆除時,曾稱已將石柱遷移並妥善保存(詳見本報2012年1月12日A16版報道)。
陳先生說,去年1月份,福州唯一一座供奉火帝的古建築被拆,廟內最有價值的數根對聯石柱丟失,沒想到一年後,在衣錦坊的臨時停車場內偶然發現了它們。
記者趕到衣錦坊與通湖路交叉口附近,這裡有一片空地被改成臨時停車場。在空地內,數根石柱堆放在牆邊,周圍還堆放著不少正在出售的砂石和磚頭。放在最上面的一根石柱對聯朝外,上面用楷書刻著“神盛德在火廣被神庥”的字樣,在這根石柱的下面,還有另外三根石柱,刻字的一面被遮擋,只能看到“帝正位”三個字。
據了解,火帝廟曾坐落在福州南門兜新權路於山腳下,去年1月9日火帝廟被拆,時隔一晚後,火帝廟內最重要的建築構件——四根對聯石柱消失。後記者調查得知,是鼓樓區統建辦拆遷工程隊對火帝廟進行拆除,當晚將石柱遷移並妥善保存。但是有關部門當時拒絕記者前往查看石柱狀況,只告知已妥善保存。
在空地內,還堆放著其他一些建築石構件,但是周圍環境凌亂,也沒有任何遮擋保護的措施。停車場內的保安告訴記者,因附近的省建築設計院施工,單位租了這片空地作為職工停車場使用,對於停車場內存放的東西他們並不知曉。
記者聯絡到三坊七巷文宣部工作人員,他們也證實這些石柱確實是去年從火帝廟運到此地存放的,但是用途不是很清楚。
“我要盡快聯絡文物部門,把這些石柱在原址保護起來。”熱心呼吁保護火帝廟的市民阮先生說,找到這些石柱非常高興,他希望能在火帝廟的原址保存它們,會盡快向有關部門反映。
□相關鏈接
火帝廟:據《榕城考古略》記載始建於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福州房子以前多為木頭所建,俗稱“柴欄厝”,一家失火,殃及四鄰。百姓為求平安在南門建起火神廟,請來火神,祈求免受火災之困。自宋以降,歷元、明、清、民國各代,代有重修,歷代以來,這裡香火旺盛。清末,福州民間救火隊就設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