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瓦青磚的教堂魯中人文地理
日期:2016/12/15 1:26: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清末民初,周村富甲一方,天主教也隨之在周村城區東南一隅的韓家窩村,落下了腳。據《淄博市志》記載,約1876年(清光緒二年)天主教傳入韓家窩(今屬周村區)。嗣後,韓家窩一帶教徒日益增多。該村教堂第一任本堂神父由韓家窩小修道院院長達濟眾(美籍)兼任。
26年後,1902~1904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年),天主教才傳入周村。在天主教傳入之前,韓家窩原有幾戶人家參加當時一個叫“一柱香”的道會門。他們見到臨淄的名士劉玉秀才放棄了“一柱香”改信天主教,於是也慕名效仿,而一 齊改信了古建築天主教。大約10年之後的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淄川區土峪村天主教堂(魯中人文地理欄目曾經報道過)成為教民們的活動中心。而土峪村的天 主教就是由韓家窩傳入的。與韓家窩教堂一樣,土峪村的天主教堂保存亦相當完好。現存的韓家窩天主教堂已經經過數次翻修,青磚砌成的灰牆之上已被紅瓦覆蓋,但基本結構依然完整,為中西結合式建築,石砌基牆厚約1.3米。
位於周村區南郊鎮韓家窩村內這座建於清末民初的教堂,現有南北向大堂2座,小房屋一組。其中西邊的大堂當年供神甫及廣大信徒們學習和休息,東側大堂則是信 徒們做禮拜的地方。解放後,教堂成為村大隊的辦公室,“文革”期間又成了村委的辦公地點,直至1979年遷出。正是因為一直在使用,教堂才沒有在歷次運動 中損毀,得以完整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