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國廟堂(十):土地廟

中國廟堂(十):土地廟

日期:2016/12/16 20:08: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土地崇拜是中國原始自然崇拜中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土地神也成為中國廣大百姓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供奉土地爺的土地廟遍布城鄉各地。據《京師乾隆地圖》記載,當時作為都城的北京城內有土地廟四十余座,數量之多僅次於關帝廟和供觀音菩薩的寺與庵,位居第三。在廣大農村,土地廟更數數不勝數。

鄉村土地廟的特點,—是規模小,二是所:十分貼近。它們有的建在田間,只有—開間的廟在位置多與百姓生活堂,只容得一二人進去燒香祭拜;還有建在路邊的更小,它好好比是一座土地廟的模型,裡面也有一座泥塑或者石雕的土地神像,路過的村民只需站在村道上點幾支香插在廟前就可以了。廣東東莞南社村的土地廟設在住宅區一條小巷的頂頭,只有一間小屋,裡面放有一張供桌,上面供著土地公和土地婆的塑像。廟門敞開直對小巷,不設門扇,門上貼著“神德宮”三個大字,左右對聯寫著:“公公公十分公道,婆婆婆一片婆心。”也許是這“十分公道”和“一片婆心”打動了村民,所以廟雖小,但香火不斷。在山西、河北的農村裡,經常可以見到在村民住宅大門內的影壁上,或者在磚窯洞的牆上設有磚造的小龛,龛內供著土地神。講究的龛上還附有磚雕裝飾,這類土地神龛與百姓的生活更加融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