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高原藏區訪獨克宗古城

高原藏區訪獨克宗古城

日期:2016/12/14 9:40: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獨克宗古城。

獨克宗古城。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在古城的石頭路上,浏覽著街道兩旁具有濃郁藏家特色的民居店鋪,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座傳說中的香格裡拉月光之城的古樸秀麗。
    獨克宗古城依山而建,建城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它位於建塘草原中部,海拔3300米,四周雪山環繞,中間地勢開闊,有著目前中國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是歷史上的滇藏茶馬古道及今天滇藏公路的必經重鎮,是雲南省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總面積16.6平方公裡,共700多戶,農村人口約3000多人。在這個以藏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世居民族有九種(藏、苗、白、彝、納、普米、傈僳、回、漢),各民族間團結和諧,習俗習慣自成體系,多種民族文化在這裡共融相生、和諧發展、交相輝映,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景觀。
    然而,曾幾何時,隨著歷史的不斷變遷,昔日古城的繁華景象一度消退,幾乎輪為空城。
    為保護這裡的傳統民族文化,再現滇藏“茶馬古道”上經濟、文化交融匯聚的繁華景象,保住這高原藏區完整的古鎮,香格裡拉縣政府於2002年11月專門成立了古城管委會,著手開始對古城進行保護、建設。

 

獨克宗古城。

  幾年來,古城管委會從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為根本目的出發,著眼歷史和未來,結合古城現狀,堅持以理想與現實、理性與浪慢相結合的高起點、高要求的規劃思想,進行了一系列充分展示古城風貌、帶動沿街商業發展,盤活用地、造福古城居民的保護與建設工作。管委會不斷積極爭取政府投資,通過招商引資、爭取城市結對幫扶、廣大居民自籌等形式,投入建設資金1.44億元。結合古城的布局特點,建設了古城內大小道路共3438.3米;建設停車場和文化娛樂廣場共三個;建設和改造了龜山公園、藏經堂、紅軍長征博物館、迪慶州民族文化博物館等景點設施及周邊的夜景亮化、綠化工程;建設了公廁4個,其中2個為星級公廁;保護修繕建築273幢。用極少的資金盤活了古城,把一個瀕危的空城、生活環境條件極差的鄉村小鎮建設為今天環境舒適、商鋪林立、游人如織、居民回遷,古樸滄桑而不失都市繁華的高原古城。
  古城成功的保護與恢復建設,使一度沉寂的小鎮發生了翻天地復的變化,也拉動了香格裡拉縣的旅游及經濟收入增長,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經保護建設後的古城,現有商品琳琅滿目、品種齊全的商鋪共236戶;風情各異的餐飲休閒吧84戶;功能齊全、環境優雅、品位高檔的酒店客棧51戶(床位共1374個);國外(港澳)籍經營戶和住戶共計15戶(國籍有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尼泊爾等);非經營性租戶30戶。
  在幾年來的建設中,古城管委會首先以改善古城的生活設施、條件為重點,興建了核心區內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等。在此基礎上,為著力保護好古民居,制定出台了《古城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和《實施細則》,2008年又出台了全州第一個單行條例《迪慶藏族自治州獨克宗古城保護條例》。
  這一系列保護措施的實施,使得 “修舊如舊”原則在獨克宗得以很好體現,使古城在急速的發展中仍然保留了古樸滄桑的原貌,煥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2005年,獨克宗古城參加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中國魅力名鎮評比活動,獲得了全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名鎮稱號;2008年獲得了雲南省旅游名小鎮稱號。如今,獨克宗古城已經成為赴迪慶旅游的休閒勝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