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旅游小知識】宮、殿、樓閣等建築的區別

【旅游小知識】宮、殿、樓閣等建築的區別

日期:2016/12/15 0:28: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踏進西施故裡,各種古建築臨水而建、依山而立,西施殿、古越台、響屐廊、、鄭旦亭等等,那麼問題來了,宮、殿、堂、亭、台、樓、閣、軒、齋、榭、廊有何區別?
 

宮殿
    是居住的處所,古時候私人居住的地方叫“宮”;接待大眾,辦公集會的場所稱為“殿”。殿像我們現在的客廳,宮則是自己的臥房。而殿與堂一樣,現在多半稱之為講堂、會堂;自己的住宅,則稱為宮。


    是居住建築中對正房的稱呼,一般是一家之長的居住地,也可作為家庭舉行慶典的場所。堂多位於建築群中的中軸線上,體型嚴整,裝修瑰麗。室內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進行空間分割。有時也作佛堂。


    體積小巧,造型別致,可建於園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亭子的結構簡單,其柱間通透開辟,柱身下設半牆。從亭的平面來看,可分為正多邊形亭、長方形和近長方形亭、圓亭和近圓亭、組合式亭等等,從立體構形來說,又可分為單檐、重檐和三重檐等類型。


    是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種高聳的夯土建築,古代的宮殿多建於台之上。古典園林中的台後來演變成廳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


    是兩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層曰樓”之說。樓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於廳堂之後,在園林中一般用作臥室、書房或用來觀賞風景。由於樓高,也常常成為園中的一景,尤其在臨水背山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種架空的小樓房,四方、六角或八角,常呈兩層,中國傳統建築物的一種。與樓近似,但較小巧。平面為方形或多邊形,多為兩層的建築,四面開窗。其特點是通常四周設隔扇或欄桿回廊,供遠眺、游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有時也特指女子的臥房。


    有窗檻的小室或長廊 ;以敞朗為特點的建築物;也用作書齋、茶館的字號


    一般是書房,或者讀書的地方。


    水邊建築,人們在此倚欄賞景。憑藉景而設,除了水邊,有的也設於花間。榭不但多設與水邊,而且多設於水之南岸,視線向北而觀景。建築在南,水面在北,所見之景是向陽的;若反之,則水面反射陽光,很刺眼,而且對面之景是背陽的,也不好看。另外,榭在臨水處多設欄,坐凳欄桿,又叫美人靠、吳王靠,相傳是吳越時吳王與美人西施游賞觀景之物,這也是文化了。後來這種美人靠欄桿多經詩詞描述,更增其文化內涵。


    有柱,有的還設欄桿。廊之物質功能是使室內更不會受到風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會受陽光之炎熱。但從建築藝術來說,則是增加了空間層次。另外,廊本身如一種似室內又似室外的“灰”空間,比較含蓄,所以園中好多建築都設廊。
    廊有好多類型,除了上面的形式外,還有單獨而設的廊,有的繞山,有的緣水,有的穿花叢草地。還有復廊,即中間為牆,牆的兩邊設廊,牆上開設漏窗,人行兩邊,通過漏窗可以看到隔牆之景,這就是園林之空間藝術了。

    (來源:諸暨市旅游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