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建】明朝建築重生記!改造“前後對比”

【古建】明朝建築重生記!改造“前後對比”

日期:2016/12/15 0:34:43      編輯:古代建築史

BIDG作品

蓮橋街地處寧波中心城區天封塔南及舊時日湖的西南側,東靠小沙泥街住宅小區,南至靈橋路,西臨開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是寧波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極為重要的歷史遺存文化風貌協調區。在寧波市所有現存歷史地段中,其規模和質量僅次於“天一閣”保護區,位列第二。

蓮橋街地塊是寧波舊城改造戰略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占地面積約66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91000平方米。保留了4處文保單位、約20處歷史建築等,其中有新中國第一代郵票大師孫傳哲的故居、始建於明朝的毛家大院、窖藏珍稀古籍的甬上望族四明袁氏故居、誕生三代寧波幫巨子的蓮橋李宅等。

 

地塊內的歷史建築常年疏於維護,整體狀況破落,歷經千年的古宅沒有了昔日的榮光。為了恢復蓮橋街的風貌,寧波市政府決心對其進行城市更新。由於該地塊的發展滯後性以及城市中心區位的特殊性,使得項目拆遷成本巨大,這也是中國城市中心區更新面臨的普遍問題。

 

疏通街巷結構

 

遷建歷史建築

集中歷史建築

2008年,寧波政府決定融合歷史保護和開發建設,一手抓保護,著力恢復蓮橋街歷史風貌;一手抓開發,融入代的城市功能。既要保護歷史,重新千年歷史老街的風貌;也要實現城市功能更新,讓居民過上更高品質的現代生活。因此,地塊一分為二,劃為兩個功能模塊:

一、集中歷史保護區

二、城市更新開發區

集中歷史保護區,將原先分散在地塊內部的主要文保單位和品質較高的歷史名人故居集中在歷史建築保護區,對其進行修繕並且重新賦予其功能。保護區內的建築總體包含兩類:

a)文化類建築

如開放參觀的博物館,名人故居等。

b)商業類建築

商業物業由政府持有,引入與歷史街區相適應的業態。

商業的未來的租金可以作為物業維護基金,也可以承擔文化建築的運營成本。

城市更新開發區,利用原先分散的歷史保護建築集中後騰出的土地,和部分拆掉的民居用地,實現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必要開發。開發區內包含三類主要建築:

a)居住建築,還遷地塊內原有居民,適當增加其居住面積,提升居住品質;銷售部分住宅,實現土地收益,實現項目開發的綜合財政收支平衡。

b)小學和幼兒園,重建小學和幼兒園,擴大其建築面積,改善其交通到達性,服務更多適齡兒童。

c)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在地塊東北端引入綜合服務中心,服務社區及周邊居民。物業由政府持有,租金可以作為持續的政府財政收入,貼補社區服務。

 

毛衙街民宅改建後與改建前對比

重現千年歷史

蓮橋街以日湖文化為大背景,以唐宋時期“一塔兩寺”(天封塔、延慶寺、觀宗講寺)宗教文化遺存為核心,擁有一大批明清以來格局與風貌完整的望族宅第與街巷,留存下許多重要的歷史信息。

宋代的理宗皇帝趙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曾就學於日湖之上;宋元兩代的四明望族袁氏家族世居南湖;著名學者胡三省寓居袁家30年,注釋《資治通鑒》並窖藏於袁家,使珍籍得以留存。

蓮橋街承載了寧波源遠流長的歷史,歷史的榮耀與現實的破敗形成了巨大反差。

 

蓮橋塔影

 

古樹保留

 

開放空間

建築設計綜述

BIDG的建築設計工作始於對地塊內的現狀建築進行分類。

分類標准包括兩個維度:

重要性分類,即按照文化保護價值對歷史建築進行分類

位置分類,即按照建築所在位置進行分類

按照重要性分類總體上分為三個等級:

a)文化保護單位:4處,建築破舊,建築立面基本完整,門窗有局部破損;

b)歷史建築:平面形態完整,屋頂和牆面局部殘缺,門窗普遍缺失;

c)普通民居,基本已經拆掉,僅有保留的民居建築材料(磚、瓦等)

按照位置分類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別:

a)保護區內建築

b)開發區內建築

綜合分析這兩個維度的信息,BIDG得出歷史建築的三個基本保護方法:

一、修復,對位於保護區內的文化保護單位和歷史名人故居進行原地修復;這部分建築的立面基本完整,BIDG對其立面局部進行修補。

二、遷建,對位於開發區內的文化保護單位和歷史名人故居進行建築測繪,在保護區內另選地點按照測繪圖重建;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於大部分的遷建建築的原有立面已經破損殆盡,BIDG對這種遷建建築都進行了全新的立面設計,使其在保持原有空間格局的前提下,以民國時代的建築風格為建築立面基調進行了優化。

三、回收古建築材料,對於普通民居拆遷留下的門、窗、磚、瓦,木材,進行再利用,保留古韻。

 

景觀設計

歷史街區的修復和更新有時候不僅僅是修復當下殘存的建築,還包括復原一些歷史曾經存在的記憶。

而對於蓮橋街而言,這裡最重要的記憶就是已經隨歷史湮滅的“蓮橋”。

“蓮橋”街名的起源是因為街的西北端有座采蓮橋,位置就在如今蓮橋街與解放路相連接的地方。《鄞縣通志》中有記載:“蓮橋街,舊名采蓮橋下,橫河頭。”日湖湮沒之前,有荷葉田田、古塔倒影婆娑的美景。與蓮橋街相互通連的眾多小巷,巷名都富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和詩意:塔影巷、塔前街、蓮香巷等。

 

景觀細部

 

 

 

 

 

設計單位:BIDG

項目地點: 寧波

總建築師: 朱隽夫

設計總監 : 唐栩

建築團隊 :朱潔堯, 劉運寶, 宣正偉等

景觀團隊 : 丁紅梅等

建築面積: 91,000 sqm

占地面積: 66,000 sqm

攝影: 劉念,王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