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在京揭曉。河北承德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護工程,遼寧錦州廣濟寺古建築群維修工程,黑龍江中東鐵路建築群橫道河子機車庫及東正教聖母進堂教堂搶救保護工程,江蘇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湖南永順縣老司城遺址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四川茶馬古道—觀音閣災後搶險維修工程,雲南曹溪寺寶華閣修繕工程,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群壁畫、彩塑及浮雕保護修復工程,青海玉樹達那寺建築搶險修繕工程獲選。
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推介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經過入圍項目現場匯報、答疑,專家評審、實名投票等環節。今年入選的保護工程呈現了注重文物合理利用的特點。十佳工程推薦活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入選的這些保護工程大都從一開始就考慮怎麼用,或是保持文物原有功能,或是結合文物特征做合理開拓。比如江蘇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俗稱“美齡宮”),根據原有結構做了較好利用,開放後的第二天參觀人數就達到3萬人次。
此外,保護工程也更加注重與社會相結合。有的采取了邊修繕邊展示,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維修的過程。有的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共同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比如青海玉樹達那寺建築搶險修繕工程,項目注重文物保護和自然環境相結合,除了文保人員外,當地喇嘛也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童明康說,文物保護工程要讓文物活出當代的精彩,走進百姓生活,融入社會大眾。
更強調研究性,並注重與高科技的融合,也是入選文物保護工程呈現的顯著特點。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群壁畫、彩塑及浮雕保護修復工程將科研和工程緊密結合,將研究貫穿始終。在工程修復中,不但堅持了“最小干預、最大兼容”的文物保護原則,還建立了完善的工程管理體系、安全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而在雲南曹溪寺寶華閣修繕工程中,則應用了三維掃描等多項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