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大山深處的神秘千年古村
日期:2016/12/14 18:43:29   編輯:古代建築史找橋古街道
在江西宜豐縣潭山鎮海拔1042米大山深處,有個不足3平方公裡的村莊,名叫找橋村,建於北宋早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盡管這座袖珍山村處於四面環山的峽谷中,但它不僅地處修(水)奉(新)銅(鼓)宜(豐)三角中心地帶,還是湘、鄂、贛西北至南昌的必經之地。記者於近日走進這個小村,追尋到一段久遠的歷史與塵封的記憶。
堅固城牆為護商治亂而修建
登上海拔1042米的八疊嶺,坐落在山窩中的找橋村外圍一座斑駁的古城牆立即引入眼簾。據當地人介紹,找橋村處在通往湘、鄂、贛三省要塞大山深處,也是修(水)奉(新)銅(鼓)宜(豐)四縣必經之地,古城牆就是護衛古村的屏障。
在這茫茫大山深處為何要修築城牆?據悉,這座城牆建成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設立的“巡檢司”時期,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當時這裡是主要交通要道,商貿繁榮,但治安較混亂,南宋政府在設立“巡檢司”的同時,也建築了這座城牆,成為鎮防、商檢、查禁、防匪的必備設施。
繁華街道應行人歇息而誕生
從古城牆走過,就邁進了一條不到1公裡長的古街,街寬約3~4米,路面全是大小青石鋪就,街道頭尾建有兩座明清時期石拱古橋,把整個古街連在一起。街道兩旁具有明清時期特征的民居、寺祠、商鋪、碼頭一一顯現,這些民居中,有臨街建的連體民居,有沿河而建的吊腳樓。而古街上最為有特色的是體現了客家風情的吊腳樓,也是唐宋時期中西結合的典型建築。
站在吊腳樓的門窗前,可以居高臨下地觀看整條古街風景,十余棟古民居立於街兩旁,20余個商鋪碼頭相間其中。
一名八旬老人告訴記者,過去經過這1公裡的找橋街,下雨也不會濕鞋。因為整條街臨小河而建,排水設施很好。古街始建於南宋時期,選擇在這裡建街,是因為村莊處在修、奉、銅、宜四縣三角中心地帶,交通非常暢達。行人每每來到這裡,也是行走一天要住宿的時間,古街就應運而生。
古窯瓷品因質好價廉而傳承
據當地人介紹,找橋村生產日用瓷的歷史很悠久,遠銷湘、鄂、贛等地,俗有“找橋的碗、浏陽的傘”之美稱。
記者來到這個瓷坊遺址,它坐落在古街的後街,據稱,當時瓷窯主要是生產碗、碟等五六個日用產品。由於瓷品質量好價格低,加上找橋村邊貿四通八達,產品遠銷湘、鄂、贛西北城鄉。此後,找橋的制瓷業延續了數百年,這裡的窯火始終不斷,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到了清康熙年間,找橋的制瓷業為鼎盛期,制瓷工人由當初10多人發展到600余人,瓷窯發展到4座6家。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找橋瓷坊改為江西找橋瓷廠,瓷廠還保留了原有傳統工藝,直至到1993年才因多種原因停止生產。
推薦閱讀:
山西上莊古村天官王府
廣東河源古村落——大長沙村
河南沁陽西向鎮的“鬼村”
中山鬧市中的三山古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