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長樂巧匠依伯的木工博物館

長樂巧匠依伯的木工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9:59:46      編輯:古代建築史

這座“宏銀祖廳”是馬師傅的得意之作
20多個手刨,樣子雖相似,作用可大不同

馬師傅一直保存著這架水車,他說:“以前我做個風車斜了不到1厘米,師父都凶我。”

在長樂市首占鎮,有一位遠近聞名的老木工,名叫馬成寶,今年67歲。在53年的木工生涯裡,他做了大量腳踏水車、稻桶、家具、小船,甚至還有高大的木屋、建築上的木雕和彩繪。有人說,這些木工制品放在一起,如同一座“木工博物館”,只是藏品比較分散,遍布在長樂的鄉村、城關、田間……

當主持人走進首占鎮豐山村時,馬師傅正弓著腰,整理著那些有木雕花樣的木片。由於主持人的貿然來訪,他還來不及換身干淨的衣服,衣服、褲子和鞋子上還殘留著一層細碎的木屑。

當主持人提出想看看他的工具時,馬師傅從屋裡抱出了大大小小、形態不一的手刨二十幾個,一字排開,馬師傅描述起這些工具來,真是如數家珍,“不一樣構造的手刨,就有不一樣的用途,別看它們樣貌就相差一點,用起來可是大不同啊。”

說起他這些年做過的“活兒”,老人的臉上頓時閃現出興奮的神色。跟著馬成寶師傅的腳步,主持人參觀了他的幾處作品。在路上,馬師傅指著一座有些傾斜的木屋說,“我們修繕這種房子,歪的地方都可以修直,跟新建的也差不大多。”

馬師傅帶領主持人走進了一座名叫“宏銀祖廳”的建築,它就是馬師傅主持新建的,整個廳堂都是由木柱和木板構成的,在正門的房梁下雕有月牙形的镂空,金黃色的梁柱,再加上門框上貼著的紅色對聯,和房梁上懸掛的紅色燈籠,把整個廳堂映襯得更加熠熠生輝。

馬師傅回憶說,他14歲就跟著當地的木工名師學習木質結構營造技藝。在馬師傅家裡,至今仍然保存著一架殘缺不全的水車。他感慨地說:“水車什麼的,尺寸要求嚴格得很,以前,我做個風車斜了不到1厘米,師父都凶著要我改……當時,覺得師父太難為我了,現在想起來,師父都是為我好哇……”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