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十大中國最美古建築

十大中國最美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0:32:0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建築代表了那一時代的建築藝術和當地的風情風貌,非常的具有典型的當地特色,是研究中華名族燦爛文化的最好之鑰匙。

  第一、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客家圍龍屋,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




 

    第二、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靜升歷史文化名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裡、介休綿山風景區4公裡,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間,面積8萬平方米。王家大院當中的王氏宗祠分上下兩院,功能齊全,設計考究,祠前有精雕細刻的“孝義坊”。高家崖、紅門堡、崇寧堡三組建築群比肩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於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各自卓越的個性風采。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第三、開平碉樓

  廣東開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小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土屋。 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築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辦事處。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築文化與當地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結晶。其數量之多,建築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碉樓博物館”。雕樓類型及藝術特點建材上,有早期的泥牆樓(用灰沙、糖、鹽、蚬殼、蚝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後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代建築用料建成)。

 

    第四、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建造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歷經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終於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中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群,占地10642(約十六畝)平方米,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


 

    第五、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栉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


 

    第六、大邑劉氏莊園博物館

  建於1958年10月,196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9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之一。該館建立四十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藏品,內涵豐富。現有文物,藏品2700多件,一級品15件,規模寵大,保存完好的莊園建築群,及莊園遺存的大量實物和文獻資料,加上獨具特色的莊園陳列,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為認識和研究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文化建築及中國四川軍閥史、民俗學的重要場所和實物現場,是舊中國農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社會發展史的一個斷面。


 

    第七、宏村
  宏村的選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著直接的關系,是一座經過嚴謹規劃的古村落。 村內外人工水系的規劃設計相當精致巧妙,專家評價宏村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詳細規劃之村落”。被中外建築專家稱為“中國傳統的一顆明珠”、“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水在宏村的選址中作用重大。宏村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聯合國專家稱贊它為“舉世無雙的小城鎮水街景觀”。因為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有時雲蒸霞蔚,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四周山色與粉牆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卷。



 

    第八、西遞村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材料,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歷六年建造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西遞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裡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


 

    第九、姜氏莊園

  姜氏莊園位於米脂縣城東南16公裡橋河岔鄉,建於清朝同治年間。姜氏莊園由該村首富姜耀祖請北京專家設計,招聚縣內能工巧匠興建而成,前後用時十三年。姜氏莊園設計巧妙,施工精細,布局緊湊,由上而下,渾然一體。對外嚴於防患,院內互相通聯,是陝北罕見的莊園建築。莊園占地40余畝,主體建築為陝西地區最高等級的“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院落。莊園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牆高聳,對內相互通聯,對外嚴於防患,整個建築設計奇妙,工藝精湛,布局合理,渾然一體,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也是漢民族建築的瑰寶之一。整個莊園由山腳至山頂分3部分:第一層是下院,前以塊石壘砌高達9.5米的寨牆,上部築女牆,猶若城垣。沿第一層西南側道路穿洞門達二層,即中院。院西南又聳立高約8米,長10余米的寨牆,將莊園圍住,並留有通後山的門洞,正中建門樓。沿石級踏步到第三層上院,是全建築的主宅,座東北向西南,正面一線5孔石窯,兩側分置對稱雙院,東西兩端分設拱形小門洞,西去廁所,東側下書院。整個莊院後設寨城一道,中有寨門可通後山。


 

第十、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位於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3公裡,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它背依邙山,面臨洛水,因而有“金龜探水”的美稱。1963年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三大莊園(劉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喬家大院大19倍。2005年被授予國家AAAA旅游景區。“康百萬”由來:當時的莊園主康應魁兩次懸掛“良田千頃”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鋪遍及山東、陝西、河南三省八縣,而被稱為“百萬富翁”。後來,慈禧太後逃難西安,回銮北京時,路過康店,康家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花費了100多萬兩銀子,又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慈禧說不知此地還有一個康百萬富翁。從此,“康百萬”這個皇封就廣泛地傳開了。



(來源:華商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