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安門原貌。史料記載,地安門始建於近600年前的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
1955年為改善交通,地安門被拆除。資料圖片
6月11日,在全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員表示,中軸線申遺正在對申遺范圍進行論證,即對其“寬度”進行界定,將更側重整體保護。
作為中軸線的一個重要地點,地安門的復建問題一直為各方所關注。近日,來自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消息稱,已經決定不再復建地安門。
原址復建會影響交通
今年3月份,北京市文物局曾表示,將復建地安門,不過需要將位置向南移動,避開現在的地安門十字路口,以免對現有的路面交通造成影響。
上個月,有關部門對於即將出台的中軸線文化保護規劃中關於地安門的內容,還曾表示尚未確定是否復建。近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專家顧問組成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經過專家顧問組的討論,已經決定不再復建地安門。
原因是,如果是原址復建,有可能采取路口環島的方式,那麼,對於現有交通將造成不小影響。如果是南移復建,則失去地安門作為北京中軸線坐標之一的歷史、地理意義。
專家呼吁設紀念標志
史料記載,地安門始建於近600年前的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1955年為改善交通,地安門被拆除。
不復建地安門並不代表中軸線申遺將忽略這一重要地標。專家呼吁,應該在原址設置紀念標志,“在地面上有個標志都可以,這樣不影響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