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為長江九大支流之一。有劍門之雄、三峽之壯峨眉之秀,暢游烏江有“船在畫中行,人在畫幅中”之感,譽為千裡烏江畫廊之一自然美景。江中水急灘險,江水清澈,波濤洶湧,兩岸絕壁,灌叢密布,具有險、古、幽、奇等特點。
“烏江畫廊”不是三峽勝似三峽,清代詩人“翁右梅”贊賞道:“蜀中山水奇,應推此第一”之稱。烏江至涪陵匯入長江,全長103公裡。其中龔灘到萬木100公裡,為千裡畫廊中的精品河段——“烏江三峽”。第一峽“土沱子”、第二峽“白芨峽”、第三峽——“荔枝峽”。
三峽中有獨特的山野鄉寨風光:“飛珠淺玉,洶湧江濤”,尖山峰頂的“月窩子”;雲霧山中“仙人觀江”的自然風景。127年前的無釘橋、中華第一大石磨、烏江睡佛、雙層纖道、鼓樂迎賓、蓮花寶蓋、天堂門、烏江神女等30多個自然風景點尤如瑤池仙境,似天界花叢任您想像和神馳。
白芨峽
我們游船現馬上進入第二峽,“白芨峽”請大家沿途仔細觀看,“白芨峽”的“白果鳥”“杜鵑花”。請大家細看,繞過毛渡渡口,眼前一座高山,山上滿是低矮的樹從,像披上一層綠紗,但其頂峰東側三顆大樹,借助山高坡陡,傲然挺立,格外醒目,人們把它比喻作電影《雞毛信》中的“消息樹”。直接喊為“雞毛信山”。
“雞毛信”山麓突出一匹大石巨巖,既逼窄江流,又阻斷人行,為了行船和走人,渝黔兩岸各族群眾在石巖鑿刻出烏江流域僅有的一段“雙層纖道”。至使再大的洪水,人行船運交通不至中斷。在前方東岸那一段“搭跳纖道”是為行船江心的纖夫拉船作用。以前是用園木搭成,以圖一勞永逸,而今更用鋼筋水泥預制件做成,這就頗具有特色的“搭跳纖道”。
“機密纖道”呈主孔形。過去的絞灘纖盤,至今講述著往日絞船的艱辛,在東岸高山頂上有一顆“作揖樹”已在歡迎我們遠方游客的到來,前方就是“烏江睡佛”。請大家細看,現在第二峽“白芨峽”已出峽口,前方右邊這條北溝,就是麻陽河,沿公路跟進北河進去13公裡,就可看到“黑葉猴”,這裡是貴州省沿河縣的思渠區。街面是新街,這上的的原區公所結構吊腳樓距今已有120余年。保存了土家族典型民居的木樓建築。其懸挑四重,相繼挑出走廊,雨蓋,單雙屋檐,其挑枋,既支承前檐,又支撐後房地板,俨然一座獨樓城堡,堪稱烏江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