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品龍母文化來次心靈歸屬之旅

品龍母文化來次心靈歸屬之旅

日期:2016/12/14 18:41: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時光如流水,轉眼即逝,有時一個背轉身,一切事物都去得無影無蹤,這讓我們學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事物;有時不管怎樣峰回路轉、百轉千回,一些事物即使歷經千百年歷史,它依舊在那裡,不偏不倚,這讓我們學會借著一顆悠閒的心去享受事物。


    悅城龍母祖廟始建於秦漢時期,至今約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經滄桑,屢經興廢、擴建和重建至今仍矗立在江灣邊上。


    要問是什麼樣的一股無形力量將龍母祖廟保存得如此完善,那麼就是這裡的文化。一種在西江領域一直流傳著的文化,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把這種文化叫做“龍母文化”。


    這種文化,讓整座廟宇得以香火延續,延綿千年;也都是這種文化,讓西江流域以及海內外的信眾們常常帶著一顆殷誠、閒暇的心,來到這裡參膜、禮拜。

    “龍母文化”是對母性的崇拜,是中華民族崇尚的“本根文化”意識。是它的“真善美”,引領著西江流域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的人們在此生息、繁衍和發展;是它的文化,讓廣大的民眾找到心靈最深處的文化。回到這裡,釋放壓力,遇見心靈最深處的自己;殷誠地祈禱,遇見最幸福的自己。



    悅城龍母是秦代生活在西江上游的一個龐大的龍族團支系領袖,她助人為樂,和睦團結,並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民間崇拜和信仰龍母的現象,影響所及遍布西江流域、港澳地區和海外華人,現在這種信仰已演變成為一種民間習俗。

    每當廟會期間,來自五湖四海的信眾們就齊聚在悅城龍母祖廟,在祭祀過程中,他們都遵循著一個古老程序。虔誠的信徒們進廟前,一般先到龍泉洗聖水,象征著洗去世塵,去除污穢,只有這樣才能去獻祭聖潔的龍母;然後是引香火,呈供品,跪叩禮,祈禱,燃金銀紙;最後是放炮竹,表示歡迎神明鑒納,整個祭祀儀式結束。


    在眾多關於龍母的紀念活動中,以龍母誕最為隆重。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生辰誕期,八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得道誕期,龍母的善信都會自發來到悅城龍母祖廟,舉行盛大的祭祀紀念活動來緬懷龍母,並向龍母祈福,保佑自己順景如願。經過兩千年的世代相傳,祭祀龍母的活動習俗延續下來。

    悅城龍母祖廟與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並稱為我國嶺南古建築的三顆“明珠”,是我國清代嶺南古建築的光輝典范。

    自光緒三十一年重建至今,歷經洪水雷雨而牆不裂、地不陷、害蟲不蛀、雷電不侵,堪稱建築技藝上的一絕。它具有“神”、“絕”、“巧”、“靈”四大特點,整個建築群與周圍的山水和諧相契,渾然一體。龍母祖廟石雕、磚雕、木雕、陶雕等,建築雕刻藝術巧奪天工,廣泛運用深雕和透雕工藝,使得祖廟建築活靈活現和具有立體感;廟內木雕、陶雕題材廣,造工精、數量多、保存好,堪稱小型雕刻藝術館。龍母祖廟無論從建築技藝、文化底蘊都堪稱“古壇僅存”。

    龍母祖廟有許多的壁畫,其數量之多也是嶺南少有的,現存壁畫有200多幅,總計500多平方米,其取材主要以歷史典故、民間故事、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等為內容。

    至於對聯,則是每柱必對,而且對仗工整、平仄押韻、喻意簡潔、大部分都表達了人們對龍母的一片懷念之情。

    龍母祖廟的柱基特高,牆四周砌以水磨青磚,蓋以琉璃瓦,殿內外地面,全以花崗石板鋪設,每逢水淹過後,廟外街道往往淤泥淹膝,而廟內稍作清掃,地面便干淨如故,此乃龍母祖廟建築之神奇,成為人們一直無法解釋的秘密,更是古建築專家、學者研究觀摩的課堂。

    悅城龍母祖廟,集信仰文化、古建築文化、龍母文化、風水文化、旅游文化於一體,它是龍的傳人尋根問祖的地方,龍母祖廟歡迎所有心中有信仰的人前來參觀膜拜,釋放壓力,感受最本根的“龍母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