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長泾古鎮印象
日期:2016/12/14 18:41:24   編輯:古代建築史長泾河
畢竟,一條默默流淌的古泾河,曾滋潤養育了像明代東林黨人缪昌期這樣的仁人志士,像上世紀初風靡影壇的上官雲珠這樣的表演藝術家,像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催化科學奠基人之一的張大煜院士這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像張理剛這樣的我國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學家,像張豐胄這樣的愛國人士、國務院參事,還有張大烈這樣的著名抗日烈士。
畢竟,這千米古老的石板街上,曾走過像上世紀初創建了大福蠶種場(後更名江陰蠶種場)的宋楚材、宋楚英這樣以實業報國的無數企業人士。“萬泰隆”商號、“張敦裕”茶食月餅店、“龍園”茶館、“陳大同”米行,這些老字號招牌,以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供銷社飯店、糧店、新華書店,都或古典,或現代,無不揮灑著古今的商業繁華。
上官雲珠故居
那天,當泊車於古街西首,我同事就向街首小廣場的兩株果實累累的橘樹奔去。盡管霧氣朦胧,那金燦燦的橘子,卻掩飾不住那誘人的光澤。“別,有人呢”,當同事站在橘樹下,擺出拍照的姿勢,方讓我虛了一口氣。這可是文明之地。
因為是旅游淡季,游人三兩陳群,緩步而又閒適。漫步剛修葺一新的街面,欣賞著店鋪林立的街景,須臾就到了上官雲珠的故居。這是比較低調的古建築,門頭普通得看不到張揚與富貴氣。花三十元買了通票。進門,便是上官雲珠中年古銅雕像。西牆上,是故居的前言,東牆是上官的藝術生涯簡介。進深一樓,那是上官從藝生涯的歷程。短短四十八個春秋,上官創造了無數惹人喜愛的銀幕形象。在我的記憶深處,當屬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風流女主角了,還有《南島風雲》中英姿飒爽的女民兵形象。上小樓,二樓北側,那是上官十七歲前少女的閨房,裡側是其父母的臥室。正是在這座典型江南民居,上官完成了她的少女之夢。十七歲那年,跟隨小店經營敗落的父母,走進了繁華的上海大都市,從此,開始了她拜師學藝的求學表演生涯……
因為是通票,接著,參觀了空寂的大福蠶種場。這座帶動整個蘇南,乃至全國桑蠶業發展的育種企業,其優質的蠶種甚至出口到了亞洲各國。深藏場院的桑蠶博物館,展示了蠶繭企業振興發展的歷程。
很有特色的店
穿過泾河石橋,從泾河南街,走進了張大烈烈士故居,從張家科學人士、愛國人士、表演藝術家輩出,感受了長泾古鎮的地靈人傑,贊歎名副其實。走進長泾民俗博物館,領略了長泾周邊的生活習性以及生活、農作的艱辛……
明清商業街
“我將上下而求索”,固然學不來屈原這孜孜以求的精神,但追問不能停,求證不能止。追問、求證裡,或許能填補自己的蒼白與空缺。腦子進水吧,但願進的是江南古鎮水韻,是滾滾長江水,能喚醒激活我呆滯的文思,從此汩汩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