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文化中的烹饪方法種類和烹饪特點
日期:2016/12/14 22:02:48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國烹饪藝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通過加工加熱等方式制作食物,香味俱全的。但是,工藝不同,對於人們的飲食品位也不一樣,對人體健康也各有差異。不過,中式烹饪藝術一共有十四種之多,它們分別是:
煮。煮是將原材料洗好置於具中,加水開火進行加熱,待其成熟時出鍋。在煮的過程中,原材料中的脂肪、維生素、蛋白質、有機酸以及無機鹽等會融入湯中,使湯具有豐富的營養。例如米湯蟹黃煮大白菜,米湯煮生魚片等。
燒。燒是將主料用火焯過或用油炸過,並加入輔料和湯汁煨至熟爛。其特點是湯少、汁濃、菜質軟爛、口感較好、容易消化,例如燒茄子、紅燒海參等。
溜。溜可分為兩步,首先,對原材料進行掛糊或上漿處理,並經油炸,然後,將芡汁調料等加入鍋中,略等片刻後放入已經炸過的原料,並使用旺火對其進行快速的翻炒,最後出鍋。溜菜具有口感滑軟柔嫩、味道鮮香可口等特點,例如溜白菜、焦溜肉片等。
焖。焖是先把食物原料用熱油炸到半熟,然後在鍋中加入相應的湯水,用文火焖至熟爛。其操作步驟簡單,所做出的食物具有軟爛而不膩的特點,例如油焖大蝦、黃焖雞塊等。
蒸。蒸可分為清蒸、干蒸和粉蒸三種形式,是采用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調料調味後上籠,通過水蒸氣的高溫將原料蒸熟。其特點是成品能夠保持原有的形狀和味道,物質損失少,營養保持高,且口感鮮嫩,容易消化,操作方法也比較簡單。例如清蒸桂花魚、清蒸大閘蟹等
氽。氽是先將食物原料進行加工處理,並加調料進行調味,然後放開水鍋中煮熟,其特點是操作簡單、重在調味。其特點是清淡、爽口,例如氽丸子等。
炸。炸是將原料在熱油鍋中炸至熟的過程,可掛糊,也可不掛糊。油溫不同,加熱的時間不同,其口味也會有所不同。其特點是外焦裡嫩,酥脆香爽,不宜消化,具有較好的飽腹作用,不過其營養價值比較低,且易致癌。例如油條、炸饅頭、炸裡脊肉等。
酥。酥是先對原料進行蒸或者煮的處理,使其變熟,然後再在熱油中對其進行油炸處理,待其變得香酥時即可出鍋。其食物的特點是外部焦酥、裡面柔嫩、味道也非常的鮮香,常見的有香酥雞、香酥肉、酥炸雞翅以及酥炸大鱿魚等。
扒:扒是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油,加熱,然後放入准備好的食物原料用旺火或中火進行翻炒,七成熟後湯汁、主料以及調料等,將火調為文火進行勾芡收汁。其食物的特點是有菜有湯、食物鮮軟、汁濃味美、且比較容易消化,常見的有冬菇扒三鮮等。
燴。燴是經油炸或煮將原料制熟,然後用刀對原料進行加工處理,並放入鍋內加入高湯和調料等進行燴制。其食物具有香嫩、鮮美的特點,但是需要注意火候,用中火使湯收濃。例如燴雞絲、燴三鮮等。
炖。炖是將切好的食物原料進行煸炒,待其五分熟時兌入湯汁,用文火慢煮,最後出鍋即可。這種方法操作簡便,做出的食物特點是有湯有菜,菜軟爛,湯清香。例如清炖雞等。
爆:爆是用旺火熱油對原料進行爆炒。要求刀工精湛、操作迅速、提前做好准備,例如醬爆雞丁、蔥爆羊肉等。1.13炒:炒是鍋內放油,待油熱後將原料放入用旺火或中火炒熟,以減少菜的維生素損失。這種方法比較常見。
砂鍋:砂鍋是將加工過的食物原料放入砂鍋內,並加入適量的配料和調料等,加水或湯汁,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爛,其特點是食物熟爛,營養豐富。例如砂鍋雞、砂鍋豆瓣焖嘎魚等。
拔絲:拔絲主要分為干熬,水熬、油熬、油水熬這四種方式。方法是將過油預制的熟料放入整好糖漿的鍋內攪攔漿,然後裝盤熱吃。其特點是對技術要求較高,重在掌握炒糖稀,掌握火候,操作要快,食物口味香甜膩。例如拔線山藥、拔絲菜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