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馬場道上的李燭塵舊居

馬場道上的李燭塵舊居

日期:2016/12/15 0:28:1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樓”。小洋樓指的就是天津五大道街區建築。天津因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特殊的地位而備受關注,其中五大道的發展就是伴隨著天津近代化的步伐而發展起來的。說起天津的到五大道,人們又往往會先想起馬場道。馬場道原系英擴展租界,1901年隨建賽馬場而建,故名馬場道,是天津租界地名中唯一沿用至今的路名。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建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漫步馬場道,各式洋房、歷史名校、名人故居、私人花園別墅、博物館、俱樂部……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天津風情圖慢慢在眼前勾勒出來。

  位於馬場道與睦南道之間的原“新武官胡同”現名為安樂村。1933年,由意大利建築師保羅·鮑乃弟設計,天主教會“首善堂”出資修建,因居住過英國武官而得名。該建築共有3幢樓,呈“品”字形布局。沿馬場道一側為南北向,共8個門,傳統上稱為“橫八所”。胡同內為對稱式連排住宅樓,東西向,共20個門。意大利連拱雙柱古典式,巴洛克建築風格。拱形門洞,局部半圓花飾,牆上有獸頭點綴。整幢建築工整流暢,浪漫華麗。胡同很寬敞,大槐樹濃蔭蔽日,春夏之際,槐香四溢。近代工商界名人,中國化工行業先驅——李燭塵故居位於馬場道102號。

李燭塵(1881--1968),湖南永順人,清未秀才。曾留學日本攻理科,辛亥革命後回國,奔走實業救國。先後與范旭東創辦久大精鹽廠,與候德榜創辦永利鹼廠。解放後曾任全國工商聯、民建中央副主委,華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人大常委,食品工業部長,輕工業部長,中國貿易促進會副主席,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1年12月27日,毛主席在呂正操、羅瑞卿陪同下來津參觀華北區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29日到李燭塵住的這所樓房做客。這成了李燭塵一生中最幸福、最難忘的時刻。

  1951年12月29日,天氣晴朗。下午四點多鐘,毛主席在羅瑞卿、滕代遠、楊尚昆、萬曉塘、黃敬陪同下,離開第二招待所,前往馬場道上安樂村的“橫八所”李燭塵家中訪問。在這之前,李燭塵先生得到天津市委的通知,已經從花園路市工商聯提前回了家,在家中等候。毛主席和李燭塵既是湖南同鄉,又是老朋友。1945年,毛主席參加重慶談判之際,曾經在張治中的官邸“桂園”和同是湖南籍的范旭東、李燭塵親切的談過話。談的內容是天津近代的“永久黃”,“永久黃”是指我國近代愛國實業家創建的永利鹼廠、久大精鹽廠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對在艱苦中創業的中國民族化學工業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此後,又多次約見並結下深厚友誼。

  這天,是由黃敬市長親自開的車。由於這兩個地點離得很近,所以很快就到了。李燭塵把毛主席一行迎進2樓的客廳,倒上荼水,毛主席先是坐在沙發上,用湖南話說話。這間客廳坐北朝南,房間寬敞,房頂有燈光灰線和掛鏡線,有英式雙羅旋柱壁爐,木地板、三槽木門窗。毛主席坐了大約7、8分鐘樣子,便站起來,一邊在地毯踱步,一邊說話。當時,毛主席和李燭塵是用湖南話交談的,非常融洽。毛澤東對李燭塵說:“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已經著手恢復國民經濟,希望廣大工商業者按照《共同綱領》的精神,遵守政府法令,積極恢復和發展生產,只要是有利於國民生計的事業,我們都是鼓勵和支持”。李燭塵向毛澤東匯報了他在1950年8月28日,根據《共同綱領》的精神,代表“永、久、黃”等企業團體向中央財經委員會申請公私合營,走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的經過。毛澤東說:“這在少數先進分子中是可行的,但對大多數工商業者仍提倡走國家資本主義的初級形式,你們要很好地總結經驗”。談話中,李燭塵還匯報了天津市工商聯、民建天津市分會先後成立。毛澤東指示:“這兩個組織要協助黨和國家做好工作,你們這些先進分子要起骨干、帶頭、模范作用”。這一年,李燭塵先生已經70歲了。解放了,李燭塵先生的工作熱情很高,在天津,得去市區和塘沽區,還經常去北京,工作很辛苦。毛主席非常關心李燭塵先生的健康,囑咐他要多加保重。這次會見共進行了20多分鐘。在天津,毛主席入戶訪問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由於工作的關系,李燭塵於1955年從天津遷到北京,住進東城區東總布胡同,和毛主席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李燭塵擁護共產黨的主張,欽佩毛澤東的偉大;毛澤東尊重李燭塵的才干,贊許李燭塵的磊落,兩人相交20余載,留下了一段肝膽相照的統戰佳話。

       (來源:新浪博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