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山村
從山路到李家山,可以清楚地看到碛口古鎮V字形的全貌,而二碛的濤聲更為真切,但走到"響水圪垛"時,僅僅是一步之遙,濤聲頓消,是何原理呢,現在還說不清楚。李家山被著名畫家吳冠中稱為"漢墓",他說:從外部看象一座荒涼的漢墓,一進去是很古老講究的窯洞,古村相對封閉,像與世隔絕的桃花源。這樣的村子,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找到。後來,他將李家山與武陵源、黃土高原並列為他一生的三大發現。
李家山原名陳家灣,因李氏遷入並逐步興盛改為今名。風水師認為李家山地形似鳳,所以又名"鳳凰山"。該村建築主要分布在"鳳首"和"兩翼"地帶,整體水平高且平均。當年李氏家族適應碛口鎮的商業需要,專門養駱駝跑運輸,因此該村是以居民為中心而兼騾、駱駝憩息為特點的村落。
據《李氏家譜》記載:李家山李氏於明成化年間由臨縣下西坡村遷來。李氏家族之所以能夠興旺發達並蓋過村裡原有的陳、崔二姓,最重要的原因是抓住了清朝至民國年間碛口水旱碼頭的商業機遇。李家山山坡陡峻,耕地稀少,依靠農業顯然難以獲得大發展。但當時的黃河岸邊的碛口鎮卻是相當的繁榮,李家山李氏就利用此條件,養駱駝,跑旱路運輸。財主們大都在碛口鎮上開有店鋪。按照晉商的規矩,外出經商的人不能攜帶家眷,於是財主們賺錢後就回家蓋房,逐漸地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質量上乘講究的民居群落。
村落背面依靠的山頂是鳳凰的頭,從這裡向南偏東和南偏西的方向分別延伸出一道山溝,直通最低處的鹹溝。兩道山溝的東、西兩坡上,密布著依山就勢而建造的窯洞住宅。圍繞東面山溝的窯洞,組成了"小村";圍繞西面山溝的窯洞,組成了"大村"。大村和小村,就是鳳凰的兩個翅膀。夾在兩到山溝中間的山坡,向南突出,成為鳳凰的身體。它由北面的一段緩坡和南面的一段陡坡組成。陡坡的盡端處有一座天官廟,坐北朝南,其南面又靠近懸崖,這就是鳳凰的尾巴。
(李家山門樓 作者:仁者)
李家山村的住宅以窯洞式建築為主,依山勢而建,從山底一直建到山頂,一氣呵成,形成了"立體村落"。因為黃土高原的土層結構是垂直肌理,易崩塌,因雨水沖刷而導致的山體滑坡是常有的事故,所以李家山村修有大小石排水溝,最高的落差有30-40米。村內窯院的正房多用於住人,廂房則可住人也可存放糧食。倒座房一般用作牲口棚和柴草房。正房和廂房大多不帶前檐,外牆頂部只設出挑約1米的"沒根廈檐",起遮雨護牆的作用。因為廈檐出挑距離較短,檐下無法容納灶台,灶台便安置在正房盡端與廂房之間的空地上,再架個頂,就成為夏天使用的廚房。正房和廂房窯洞內的炕床大多安排在靠窗的位置,灶床內側為灶台,在冬天可取暖與做飯。窯院的大門多位於左前方,入口方向或垂直或平行於正房,又或偏轉約45度。院內挖有地窖,用於貯藏土豆、蘿卜、紅薯等。窯院內有的還有碾和磨,"左青龍、右白虎",碾是龍,磨是虎,所以碾和磨分別在院的左側和右側。窯院兩層時,正房和廂房窯洞的屋頂就做了二層窯洞的院。
李姓在李家山修建的高質量住宅有東財主院、後地院、新窯院、桂蘭軒等。
東財主院是兩層窯院,為東財主李登祥在同治5年(1866年)建造。李登祥在碛口開有德合店和萬盛永兩家商號。其窯院的大門是李家山村建造水平最高、裝飾最豪華的。
後地院在大村西側山坡上,是西財主李帶芬所建。帶芬字香亭,所以該院又稱香亭樓。李帶芬,又名榮錦。生於1855年,卒於1930年。李帶芬在碛口開有三和厚商號,是在東財主沒落後既之而起的,村人流傳"西房住的人熄火,東房住的人發財"說法。李帶芬的窯院比李登祥的規模要大。
新窯院,又稱子壽樓。據說是李帶芬出資幫助其侄子李子壽於民國五年修建的。位於後地院南,二者相距約40米。該院盡管占地只有一層,卻是非常的寬敞,建築質量很高,保存也很完整。水磨青磚對縫砌築,做工精細。院內的地窖與一般窯院的垂直挖下不同,而是采用階梯狀下挖。倒座房的東牆外設有石質拴馬扣。
桂蘭軒位於上街東面一段,李東香所建,由一個兩層的主院和一個跨院組成。建築年代與東財主院大致相當,甚至更早。
(李家山老者 作者:仁者)
說到李家山時不得不說李家山腳下的麒麟灘。麒麟灘平平的、長長的,有二百多畝,全是水澆地,綠汪汪一大片,甚為肥沃。說起麒麟灘的來歷,還是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說是清朝雍正元年農歷六月初一下午,李家山村李廷芝家懷孕一年半有余的母牛突然生下一怪胎,鹿身、獅尾、牛蹄、龍角,遍體鱗傷,臥著一動不動,李廷芝用鐵鍬扶之時,怪物將鐵鍬咬的粉碎吞進肚裡。廷芝大驚,喚來村民幫忙,村民紛議:"家敗出怪,地敗種菜,不祥之兆"。這時,廷芝女人在懷胎十二個月後也突然分娩,生下一胖小子。但廷芝無暇顧及,忙著與眾人用木棒將怪物打死。收拾停當,進家一看,子已斷氣,李家大悲。悲痛之余,廷芝將兒與怪物一起埋到山腳下黃河灘。不料當天夜裡,天空驟然濃雲密布,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既之大雨傾盆,黃河暴漲。次日晨,人們發現黃河在山腳下淤出二百多畝水地。村人興奮驚呼,奔走相告。
事後,村裡來了一位知書曉理的老者,提起此事,老者遺憾地說:"那定是千年不遇的麒麟送子,牛生麒麟豬生象,駱駝生的四不象。麒麟送子,黃河淤灘,一日進三寶,這本是大吉大利的事呀!可惜……"。那時,生下麒麟是要報皇上的,然後受皇上恩賜。李廷芝一家害怕朝廷知道後怪罪,就攜全家老小逃往陝西居住去了。故事是真是假,反正李家山李氏宗譜上是有確切記載的。
麒麟送子的事如一場夢。黃河淤下的灘地,卻讓李家山人得益匪淺。為了紀念,人們就叫它"麒麟灘"。
在麒麟灘可以撿到許多美麗的黃河石,也可以看到許多奇形怪狀的黃河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