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南京毗盧寺

南京毗盧寺

日期:2016/12/14 18:44:0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毗盧寺大門

毗盧寺大門

    毗盧寺是一座隱於南京市區繁華之地的寺廟,離總統府不過數百米,黃牆灰瓦幾米開外即是居民居住的小區,卻鬧中取靜。這座寺廟最初是建於明嘉靖年間的一座小庵,清末湘軍攻進南京城後,才在曾國荃主持下擴建,成為如今名聲遠播的寺廟,並因曾國荃與海峰法師一句戲約:“如我督兩江,為汝造庵”,而請來海峰任住持。

    乾隆下江南曾在此下榻

    在南京眾多的寺廟中,毗盧寺的歷史並不長,距今不過一百余年。這座寺廟位於南京的繁華地段漢府街4號,從中山東路的梅園新村牌坊入口往裡走,轉過一個彎,黃牆灰瓦的毗盧寺就在眼前了。

    在毗盧寺西側有紅色斗型大門,上書“毗盧禅院”四字。毗盧寺前身為明嘉靖年間的一座小庵。乾隆下江南時到達南京的第一天晚上,就在毗盧禅院下榻。當晚,乾隆在寺廟用素齋,齋後拜訪了一百零四歲的方丈法空大和尚,與法空徹夜談禅說法。乾隆以香客身份在毗盧禅院下榻三日,並在此處理了諸多大事,親自指揮了緝拿白蓮教首領“一枝花”的重案。之後,乾隆才辭出毗盧禅院,正式接受南京文武百官的盛大恭迎,由此揭開六下江南的序幕。

    為掩眾口湘軍將領解囊建寺

    毗盧寺從一座不起眼小庵發展到後來的名聲遠播,得益於曾國荃的改擴建。曾國荃是清朝著名大臣曾國藩的九弟,助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1864年,所部率先攻克天京,太平天國所藏寶藏多為其私下截留,為掩蓋事實,縱兵燒殺搶掠,一時朝野震驚,彈劾不斷。為掩蓋吞沒財寶等劣跡,從曾國藩命稱病開缺回籍。因太平軍、捻軍尚未完全剿滅,次年復又出仕。1884年改任兩江總督。

    20年間,太平天國財富的下落雖然朝廷不再追究,此事已經了結。坊間傳言不斷,怎麼也不相信“城內並無賊庫”,幾乎眾口一詞,說曾家老九因此一役,驟成巨富。為掩眾口,曾家老九聽從幕僚的建議,建一座寺廟,超度因戰爭死難者。有曾國荃的帶頭,當年的湘軍首領紛紛解囊,將位於兩江總督府附近的一座小庵改擴建成一座規模宏大的寺廟,因原來那所小庵名毗盧庵,所以稱改建後的寺廟為毗盧寺。

    毗盧寺建好後,誰來做第一任住持,說來還有一段傳說,清同治年間,曾國荃在南岳衡山游覽時,曾遇海峰法師,兩人相談甚是投機,臨別時,曾國荃與海峰戲曰:“如我督兩江,為汝造庵”,毗盧寺修建好後,曾氏想起這段戲約,遂遣人請海峰就任。

    曾為中國佛教會會址

    改擴建後的毗盧寺廟址很大,東至清西河,南至漢府街,西至大悲巷,北至太平橋。今天的毗盧寺占地面積大為縮減,僅1萬多平方,寺廟與居民區隔著一面黃牆,相鄰處伸手可及。

    沿著大雄寶殿的抄手游廊往裡走,正對著的門廊影壁刻有“中國佛教會誕生地”,提醒著世人寺廟曾經的輝煌。中華民國建都南京之時,太虛法師倡導“全國佛教徒代表仁義”,蔣介石邀請太虛到南京晤談。太虛安單毗盧寺,因其坐落在民國政治文化中心——長江路的起首,而一躍成為全國佛教的中心。中國佛教會、中華佛學研究會、中國宗教聯誼會、首都中醫院皆先後設於此,其時民國要人多相往來,連孫中山先生也曾親往靜思。

    寺中有萬佛樓一座,樓內藏有全套的《乾隆大藏經》,全世界只存40套,與大報恩寺磬和荷花缸並稱為“毗盧寺三寶”。文革期間,毗盧寺房屋殿堂被作為工廠之用。2004年我國最大的漢傳佛教仿明清單體古建——萬佛樓復建完工,去年年底,大雄寶殿修繕竣工,復建的鐘樓、禅堂也正式落成開放。

    如今的毗盧寺是南京市民新年撞鐘祈福的好去處。四梁十六柱重檐山頂式新鐘樓高12.5米,分上下兩層,黃銅大鐘位於第二層。每到新年來臨時,與親朋友人一起到此撞鐘,伴隨著大鐘聲鳴,新的一年在期盼與祝福聲中來臨。

    毗盧寺小史

    明嘉靖年間,這裡是一座小庵。

    清乾隆皇帝曾在此下榻。

    1884年兩江總督曾國荃募資擴建。

    民國年間,中國佛教會設於此。

    文革期間,毗盧寺殿堂被用作工廠。

    2004年萬佛樓復建完工。

    2011年,大雄寶殿修繕竣工。

推薦閱讀:

丹江口靜樂宮

洪聖殿 潮連人的根之所在

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霧鎖崇安

文運昌盛的文昌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