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嘉興市區已建成288公裡生態綠道 網格局顯現

嘉興市區已建成288公裡生態綠道 網格局顯現

日期:2016/12/14 9:40:59      編輯:古代建築史
    生態綠道拓展了市民的活動空間,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主要場所。自2010年11月啟動試驗段建設至今,市區已建成288公裡生態綠道,綠道網格局基本顯現。昨天下午,市區召開生態綠道網建設工作會議,按照“一年成線、兩年成網、三年成景”的總體目標,確定了今年生態綠道建設的重點。

  提升5條特色生態綠道

  根據部署,對已貫通的生態綠道,要按照精細化要求,提升綠化景觀質量,完善照明、坐椅、果殼箱、驿站、公共廁所、健身設施、標志等配套設施建設。今年重點提升南湖—西南湖健身綠道、杭州塘運河文化綠道、新塍塘古鎮特色綠道、凌公塘—梅花洲旅游綠道和湘家蕩景區度假綠道5條特色生態綠道。

  南湖—西南湖健身綠道:著重做好沿西南湖、七一廣場路燈配套設施建設及沿線橋下空間的利用,加快休息驿站建設,打通檔案館沿河圍牆,貫通七一廣場東側綠道。

  凌公塘—梅花洲旅游綠道:加快橋梁建設及沿途橋下空間整治,做好驿站、公廁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鳳橋段雨水末端生態化處理工程,鳳橋段橋梁兩端增加護欄。

  杭州塘運河文化綠道:全線配置路燈,並抓緊亮燈,做好運河沿岸駁岸及體現運河文化的園林小品建設,合理增加休息坐椅,將杭州塘大橋西側(原煤氣站)建築改造為驿站,加強運河沿線城市綠道亮化工程。

  新塍塘古鎮特色綠道:完成沿線殷家橋等4座橋梁建設,提升沿線綠化景觀,建成區范圍內全線亮燈,配建兩處驿站,連通春曉公園和石臼漾濕地公園,做好沿線低影響開發建設。

  湘家蕩景區度假綠道:建立自行車租賃系統,完善標志建設,提升景區內休閒服務設施。

  打通相關節點連線成網

  走在杭州塘運河文化綠道上,沉浸於詩的意境之中。然而,興起之時,卻常常被一些斷頭路所打斷,由於涉及一些橋梁等方面的建設,整個生態綠道網存在多個節點,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體系。按照“一年成線、兩年成網、三年成景”的總體目標,今年要重點建設市區“內環八放射”中缺段未連的部分。

  根據計劃,市區今年將完成247公裡的城市生態綠道建設任務,經過前期規劃設計,各實施主體已相繼進入施工階段,截至5月18日,已完成建設16.19公裡,占年度總任務的6.5%,正在實施34.96公裡,占年度總任務的14.1%。在加快推進方面,主要是推進17段19橋的建設,盡快打通相關節點。

  記者了解到,杭州塘運河文化綠道主要涉及3段和5橋:范蠡湖公園到三塔公園段(北岸)、越秀橋到龍鳳橋段(南岸)、元一柏莊到嘉興物流園段(南岸)和三塔港橋(榮軍醫院北)、三塔路棧橋、吉運橋、越秀路橋及西麗橋。“通過打通相關節點,市民在綠道上將走得更為舒暢。”市建委園林市政局高級工程師鄭雪英說。

  亮化、美化6條特色綠道

  根據《嘉興市區生態綠道管理養護導則》要求,要對生態綠道加強衛生保潔,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加強管理,為市民創造一個安全、整潔、便利的生態綠道網,滲入更多的文化、健康、旅游等功能,讓廣大市民低碳生活、綠色出行。“我們將重點加強市民身邊的6條特色綠道的亮化、美化工作,主要考慮到這些綠道人氣足、利用率高。”鄭雪英說。

  南湖—西南湖健身綠道:沿南湖和七一廣場建設健康小屋和醫療服務站,增加文化內涵,拆除東菱梅灣花園南側鐵門,加強養護及安全措施。

  凌公塘—梅花洲旅游綠道:加強配套服務設施及沿線綠化養護,做好臨水區域安全防護,組織沿線果樹采摘活動。

  杭州塘運河文化綠道:增加沿線健身服務設施,加強保潔與設施維護。

  新塍塘古鎮特色綠道:串聯沿線農業采摘園,發掘古鎮文化特色,增加綠道的內涵,加強綠道沿線的日常管理。

  海鹽塘科普生態綠道:充分發揮沿線幾大公園的作用,中央公園結合娛樂健身,植物園結合植物科普,貫泾港濕地公園結合城市濕地,氣象公園結合氣象知識,豐富綠道文化內涵。

  湘家蕩景區度假綠道:組織自行車騎行,加強養護,結合湘家蕩景區,打造獨立完善的旅游度假體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