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寧古城將重現生機 10億投資喚醒“漢唐古鎮 兩宋名城”
日期:2016/12/14 9:41:12   編輯:古代建築史千年古城如何才能煥發生機,在新的歷史舞台上重現風采?
5月7日至11日,福建省文化產業招商推介訪問團赴港舉行招商推介活動。在5月9日的閩港文化產業合作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的泰寧古城綜合開發項目走上簽約前台。“只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實現保護與開發的緊密結合,才能讓泰寧這座1340余年歷史的古城重新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參加簽約儀式的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曾祥輝說。
地處武夷山南麓的泰寧縣素有“漢唐古鎮、兩宋名城”之美譽,而古城就位於縣城區中心,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這裡不僅有江南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築真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書第建築群,還包括跨度500多年從明早期到清晚期保留下來的眾多歷史建築,是我國江南地區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民居群。此外,這裡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央蘇區,“朱德、周恩來舊居”和大批珍貴的文物都保存完好,近年來規劃建設的新徽派翹角仿宋古城建築更是別具一格。
悠久的歷史不僅為泰寧古城遺存了眾多的文物古跡,還造就了人才輩出的科舉盛況,曾出現過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的盛事。不僅如此,這裡還曾是朱熹、李綱、楊時等古聖先賢講學、著書立說的地方。“一個皇帝賜名的地方、一方原生野性的山水、一脈厚重輝煌的歷史、一座古韻猶存的明城。”這“四個一”是對泰寧自然人文的高度概括。
如今的泰寧,已被世人知曉、贊譽,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是它的兩張金字名片。隨著八方游客潮湧泰寧,作為各旅游景區的中心點和出發點的泰寧古城,在吸引游客的同時,如何才能更好地承擔起旅游樞紐的職能呢?
泰寧旅游部門介紹,古城綜合開發這個項目,將通過合理布局古城商鋪、娛樂、美食區域,把泰寧古城建成一個以古建築藝術觀賞、民俗風情體驗、安養休閒為一體的旅游風情體驗社區,讓古城“夜色經濟”紅紅火火,成為名符其實的“海西麗江,江南明城”。
為了使泰寧古城綜合開發項目盡快簽約落地,讓古城早保護,早開發,泰寧縣做了土地收儲、管線下地、立面改造等大量的前期工作,並聘請北京文物建築保護設計所和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進行高起點、高規格的規劃設計。
作為投資方之一,中國收藏協會委員、收藏大家陳明青先生介紹了項目的主要建設內容:一是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建設古城文廟,修復進士街、九舉巷、繡衣坊、進士門樓、狀元故居等古宅、古街、古井、古牌坊,再現明代官宦與尋常百姓生活場景;二是以尚書第建築群為中心,打造科舉文化展示區、民俗風情展示區、宋明清商業文化展示區、古建藝術文化展示區。“隨著泰寧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知名度的不斷擴大,我們對這個項目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投資方之一的廣東閩南經濟促進會會長施能響先生說,與泰寧縣政府的合作是令人愉快的,雙方的信任合作將為這個項目帶來“雙贏”。施能響先生還介紹,目前他和陳明青先生已在泰寧注冊成立泰寧古鎮旅游文化開發公司和福建省明清古建藝術文化司,注冊資金1.5億元,總投資約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