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寧德臨水宮 靖姑信仰文化

寧德臨水宮 靖姑信仰文化

日期:2016/12/14 18:40:0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從一位普通女子到“救產護胎佑民”的女神,唐代至今,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文化千年不衰。

    2008年,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眼下正積極籌備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田臨水宮,2009年被列為國家涉台文物重點宮廟,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臨水夫人陳靖姑金身游台灣成為兩岸交流佳話,今年10月,陳靖姑金身將再次巡游台灣。

    陳靖姑信仰文化:跨越千年情牽兩岸

    植根心底的祖廟情結

    5月14日下午,寧德古田縣大橋鎮臨水宮。從天而降的傾盆大雨,卻絲毫擋不住信眾虔誠的腳步,不時有人結伴而來,在陳靖姑神像前,焚香,跪拜,祈禱。

    依山而建的臨水宮,層層殿宇順著山勢疊加而上,飛檐翹角,參差巍峨,在雨幕中猶如一幅水墨畫。走近細看,紅牆黛瓦,雕梁畫棟,宛若一座雄偉的皇宮。宮殿內,木雕、泥塑、彩繪、壁畫,古代輝煌的藝術令人應接不暇。

    “臨水宮始建於唐德宗貞元八年(公元792年),經歷代重修擴建,到現在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臨水宮管委會工作人員彭雲告訴記者,雖然歷史上遭遇了多次災難,但臨水宮能基本完好地保存下來,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陳靖姑信仰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據記載,歷代朝廷對臨水宮的修繕、擴建,對陳靖姑的敕封,有數十次之多。

    千百年光陰流逝而去,臨水宮已經成為眾多信眾朝拜的聖地、游客觀賞的景點,“國家級涉台重點文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招牌也顯示出臨水宮的歷史文化價值。

    “臨水宮是陳靖姑成仙得道的地方,是信眾心中的祖廟,一些信眾把能夠到祖廟朝拜視為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彭雲說。

    正因如此,每年都有數十萬計的信眾,風塵僕僕從四面八方趕來,燒香拜谒,祈安求福。

    “1989年,一批台灣信眾幾經周折來到這裡。他們住得起旅館,卻執意要在臨水宮買一張草席,不計寒涼在宮裡與‘母親’住上一夜。”彭雲說,雖時隔多年,但幾位信眾的虔誠令她久久難忘。

    “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期間,前來請香接火的閩、浙、台地區的宮廟達500余座,而前來進香的信眾達數萬人。”臨水宮管委會主任林尚安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古建築,2007年,他們把香火從主殿請了出來,在旁邊建了一座臨時請香大殿,明火不再進入主殿。

    年近花甲的林尚安在臨水宮工作了十幾年。從日常接待朝拜團體到為陳靖姑信俗文化申遺四處奔走,再到協助舉辦兩岸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林尚安對臨水夫人陳靖姑漸漸產生了一種說不出的情結。盡管2009年做了肺癌手術,但他堅持在臨水宮工作,盡自己所能去弘揚陳靖姑文化。

    “陳靖姑信仰的精神實質是抑惡揚善,扶正驅邪,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真善美,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林尚安說。

陳靖姑石雕像

陳靖姑石雕像


    歷經千年的文化傳承

    陳靖姑信仰文化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在宗教、民俗、文學、藝術等領域影響深遠。

    “1000多年來,研究陳靖姑信仰的論著以及圍繞陳靖姑的故事創作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其中以《海游記》《臨水平妖記》《閩都別記》《陳十四奇傳》的描述最為精彩,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經典中的寶貴資料。”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葉明生說,陳靖姑信俗文化中的核心內容——請香接火儀俗中所開展的文化活動,為民間戲劇、音樂、武術、宗教藝術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空間,促進了民間文化藝術發展。

    20多年來,葉明生教授醉心於陳靖姑信仰文化研究。

    “1983年,我做戲劇史研究到古田調查,看到一些寫陳靖姑文化的文章,隨之對陳靖姑文化產生了興趣,也與這位女神結下了不解之緣。”葉明生說,他發現先前對陳靖姑文化的研究相對淺表,感覺其價值尚未充分挖掘出來,相關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臨水夫人信仰及臨水宮已存續千余年,歷史上由於交通的不便及文化傳播的障礙,以及地域文化傳統的差異等原因,對臨水夫人信仰及古田臨水宮缺乏了解,導致在對其信仰文化的文獻記載、民間傳說不免產生許多錯訛和歧異。”葉明生說。

    隨後,葉明生到全國各地探訪陳靖姑宮廟,對陳靖姑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調查研究,終於在2010年編撰完成45萬字的《古田臨水宮志》,縷清了陳靖姑信仰史的脈絡,成為目前介紹陳靖姑信仰的權威志書。

    為了近距離感知陳靖姑文化,葉明生在古田臨水宮過了三個春節,跟著請香隊伍一起參加請香接火儀式,再跟著他們把神接回去。

    “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古田臨水宮人潮湧動,祭拜儀式場面壯觀,至今難以忘懷。”說起請香接火儀式,葉明生仍然心生感慨。

    “陳靖姑信仰影響廣泛,以至於福州等多個地方的民間習俗都和陳靖姑信仰有關。比如,女子18歲和24歲,絕對不嫁,要麼提前,要麼推後。”葉明生說,這是因為陳靖姑18歲嫁到古田,24歲為民除害而獻身。

    2010年10月,由葉明生提議的國際性大型學術研討會“中國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古田縣成功舉辦,進一步提升了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年8月,將赴澳門參加臨水夫人陳靖姑論壇、明年將出版《臨水夫人文獻匯編》……這些都上了葉明生的日程表。

    “希望通過出版圖書、召開座談會、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陳靖姑文化,以便更好地弘揚陳靖姑文化。”葉明生說。

古田臨水宮全景

古田臨水宮全景


    跨越海峽的情感認同

    千百年來,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從古田、福州一帶延伸向全國甚至海外,現在全球有華人生活的地方都有臨水夫人信仰,在台灣臨水夫人信仰更為廣泛。陳靖姑信俗文化,已成為連接閩台兩地民眾情感的紐帶。

    “目前,台灣有400座主祀順天聖母、3000多座配祀順天聖母三奶夫人的宮觀廟寺,順天聖母的信徒,超過1000萬人。”台灣順天聖母協會宣傳干事林秀珠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林秀珠介紹,台灣順天聖母協會成立於1999年,協會自籌辦聯誼會、籌備會到正式成立協會,年年都組團前往古田臨水宮谒祖,並與其他相關宮廟聯誼。

    “我第一次去古田臨水宮是1992年,就像回到家一樣。一到古田,我們就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盛情款待、熱情邀約,深感同胞手足情深義重。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文化架起了情感溝通的橋梁。”林秀珠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充滿感動。

    2009年,古田縣臨水宮管委會與台灣順天聖母協會,攜手舉辦古田陳靖姑金身巡游台灣活動。該活動行程4000多公裡,繞境台灣全島,數十萬信眾參拜,在台灣掀起了陳靖姑文化交流的熱潮。

    提起那次莅台環游巡安活動,林秀珠用“盛況空前,萬民空巷”來形容,她告訴記者,12天活動,她都全程開車跟隨。

    “今年10月,我們將再次組織陳靖姑金身巡游台灣。”林尚安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正在著手准備相關工作。

    “隨著歷史的發展傳承,廣大信眾對陳靖姑的崇拜,已由傳統的信仰習俗延伸為一種渴望和諧、平安、幸福的共同願望和美好追求,上升為一種有益於促進祥和、安定的信俗文化,這種信俗文化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古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鄭國淑說,近年來,古田從文化入手,通過舉辦陳靖姑文化旅游節、召開陳靖姑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著力打造陳靖姑信俗文化品牌,使陳靖姑信俗文化成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新載體。

    據了解,古田縣正在積極實施臨水宮景區開發項目,根據規劃,臨水宮文化旅游區將占地104公頃,分為臨水宮核心朝聖區、民俗文化博覽園、靖姑水袖、旅游服務區、臨水夫人文化傳承區、旅游發展預留區等六大功能區。

    “目前,一期工程正在緊張進行中,包括請香大殿建設、民俗文化博覽園開發等。”指著正在施工的工地,林尚安的眼神中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臨水宮內的古戲台

臨水宮內的古戲台


    觀點

    陳靖姑信俗文化的時代內質

    汪榮(陳靖姑信俗研究學者):陳靖姑本是普通民女,在短暫的一生中仁言懿行、積善成德,最終被推向道德高地,成為萬民景仰的女神。陳靖姑信俗文化的精神內質在當今時代仍具有深遠意義。一是對百姓仁愛,只要你有為民善舉,無論貴賤長幼男女,百姓將永遠懷念之;二是從善如流,盡管當前道德滑坡,但從百姓對她的尊崇可見人心向善仍是主旋律;三是捨生取義,短暫的生命綻放無窮的正能量,將激勵更多仁人志士為人民、為國家捨小我成就大我。

    做大做強陳靖姑文化旅游品牌

    張熙敏(古田僑報主編):陳靖姑信俗是閩東歷史最為悠久、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旅游品牌之一。今年底,古田將打破交通瓶頸邁入高鐵時代。在此新情勢下,立足閩東,整合資源,做大做強陳靖姑旅游文化品牌,可謂恰逢其時、恰有奇效。建議從兩方面優先考量:一是要整合旅游自然資源,突出閩東“山海相連、溪湖秀美、洞奇石巧、菇果飄香、魚蝦相戲”的自然資源優勢,編排出一條能夠貫穿太姥山、鯉魚溪、白水洋、臨水宮、翠屏湖、三都澳等閩東各大景點的合理線路,讓游客感受舒適新奇的生態之旅;二是要整合旅游文化資源,突出閩東“佛道兼容、儒理並蓄、畲漢雜居、建築古老、建文隱居”的人文資源優勢,圍繞陳靖姑品牌,把支提南祭、霍童洞天、上金貝、畲族村,以及屏南古廊橋、古田極樂寺和古民居,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納入旅游線路,讓游客體驗到身心愉悅的精神之旅。(王國萍整理)

    鏈接

    臨水夫人陳靖姑

    陳靖姑又名進姑、靜姑、四姑、四娘、十四娘。臨水夫人是陳靖姑大眾化的尊稱。在各地民間,她既是貼近平民最親最近的人,又是百姓心中最為崇高神聖的神。因此,她還有奶娘、娘、奶娘媽、夫人媽、大奶夫人、三奶夫人的昵稱,並且還有順懿夫人、慈濟夫人、通天聖母、順天聖母、平天聖母、仙天聖母、太後元君、臨水陳太後等與封號相關的稱號。

    臨水夫人的生平、籍貫,以及她成神的事跡,各地史書、筆記記載不一。

    對陳靖姑生平,說法不一,說她生於唐大歷年間(公元766年—779年)的文獻記載較多,同時也最早。

    對陳靖姑籍貫,歷史以來有三說,一說是古田人,一說是福州閩縣下渡人,一說是羅源人。在歷代文獻中,最早的傳說和近代以來的一些地方志書都記載陳靖姑為古田縣人。葉明生等學者研究發現,說陳靖姑為古田人,系因嫁古田而被稱作“古田人”;而說陳靖姑是福州人,或因其娘家在福州,此於各地已無疑義。

    千百年來,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俗文化從古田向海內外延伸,信眾遍及世界各地,成為與海上女神媽祖相媲美的聞名海內外的女神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