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鎮風光旖旎 盛世豪情傳承藝術
日期:2016/12/14 9:41: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圖為“半是仙源半是城”的生態家園——千年古鎮樓塔。趙麟溢 攝
悠久歷史源流——東晉名士隱居十載 錢缪斧石開創紀
至今年3月16日,蕭山“南大門”樓塔鎮整整有1112年的歷史。在蕭山鎮街中,樓塔歷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浙江省著名的古鎮。
樓塔古曰“仙巖”。1700多年前,因東晉名士許詢曾在此隱居十載,傳說羽化成仙而得名。樓塔境內風光旖旎,山幽澗碧,松竹修茂,四季翠綠。山水之畔吸引歷代雅士游逸其間,王羲之、王勃等為其山水傾倒,竭盡溢美之辭,寫景抒情,留下不少詩文。唐詩人王勃游歷仙巖,在巖上溪畔駐足凝神,詩興大發:“巍巍怪石立溪濱,曾隱征君下釣綸。東有祠堂西有寺,清風巖下百花春。”
樓塔地處蕭山、富陽、諸暨三地要沖,境內群山環峙、嶺高峰峻、地勢險要。尤其是蕭山與富陽界嶺大黃嶺,是浙東與浙西往來的咽喉通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唐末,錢王錢镠打敗劉漢宏後,在巖塢口山崗建旗祝捷。在州口山麓,錢見州口溪如龍之蟠,仙巖山如虎之踞,且地扼兩浙要沖,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便想在此築城設州。“繼以地類沙積,恐不堪萬年基”,便在州口山石壁上以斧驗石。連劈十八斧,發現巖石脆軟,就放棄了設州打算,而決定在黃嶺(今大黃嶺村)設軍鎮守,並令其甥樓晉駐守。
樓晉守黃嶺後,見州口溪沿岸山明水秀,有田可耕,有薪可樵,就在州口溪南的沙丘上肇基發族,形成村落,發展成集鎮,名為樓家塔(方言“塔”來源於“埭”, “塔”與“埭”同義,指居住群落),簡稱樓塔。
樓塔山水秀美,樓塔人對於家鄉的錦繡山川始終感到自豪。2008年7月,蕭山旅台同胞會會長樓文淵先生又一次來到家鄉,連聲贊歎家鄉變化巨大。
生態經濟立鎮——紗藝產品繁榮家庭經濟 塊狀產業促進結構優
近年來,樓塔著力開展了環境整治,先後關閉了26家小型印染廠,著重對主要污染源進行處理,他們投入數千萬元完善環保設施,使企業的工業廢水達標排放。該鎮還明文規定,不再引進污染型企業,對新辦企業實行環保審核,嚴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大力培育發展生態經濟。
目前,無污染、環保型的紗藝花邊業已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成為該鎮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樓塔的花邊在民間已有近百年歷史,目前該鎮擁有紗藝花邊企業415家,經營戶3000多戶,從業人員上萬人,成為千家萬戶發家致富的主體行業,年創產值已占該鎮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為了使全鎮花邊企業集聚優勢、提升檔次,該鎮利用閒置廠房,建起了我省首個花邊專業市場。目前,國內170多個城市都有樓塔人自營的網點。
在2006年以前,樓塔鎮的經濟主角一直是小型企業和家庭作坊,規模企業只占全鎮工業銷售產值的20%左右。2006年下半年,在創業文化的影響下全鎮的創業氛圍濃厚,部分企業家一改小富即安的想法,力爭從“小老板”變身為“企業家”,他們加大投資力度,企業開始上規模。目前,樓塔鎮已擁有規模企業71家,今年有望再增加規模企業20家。近年來,樓塔工業經濟每年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長,2007年和2008年連續兩年獲得區經濟發展優勝鎮街。
樓塔風景秀麗,青山綠水,一片田園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樓塔發展生態農業提供了先天的優勢。樓塔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生態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去年,雀山嶺村建立起了100畝的白茶基地,,又引進了生態農莊——尚特佳休閒農莊,辦起了農家樂。此外,我區第二大水庫、風光迷人的樓塔東紀塢目前也在緊鑼密鼓地開發。這裡在建一個占地300畝,集種植、養殖、休閒旅游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旅游景區。
厚重文化底蘊——鑼鼓十番傳承山寨藝術 老少男女創新草根文化
樓塔在1112年的不同歷史發展時期和生態文化環境下,積累、傳遞、演變成了不同類型、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文化形態之多,在全區獨一無二。.
樓塔細十番是該鎮文化的“瑰寶”。1377年,樓塔宮廷御醫辭官返鄉著書立說,與樓塔一批善音律、會樂器的文人賢士演奏各種古典套曲,細十番由此而生並傳承至今;樓塔板龍是蕭山乃至杭州板龍的“鼻祖”,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樓塔連續舉辦舞龍燈活動,在正月十二上燈到十八下燈期間,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樓塔人喜愛籃球運動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極有名氣,前籃協主席李元偉就曾親筆為樓塔題詞“樓塔—籃球之鄉”。樓塔目前全鎮有標准籃球場60多個,家庭擁有籃球1萬個,“准專業”農民籃球隊100多支,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極為罕見,樓塔還建立了全區唯一的農民籃球俱樂部。籃球運動培養了樓塔人“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健康文明、勇攀高峰”的新時代精神。
樓塔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造就了樓塔大量的歷史文化。明清偉大的醫學家樓塔人樓英耗時30年所著的120萬字醫學恢宏巨作《醫學綱目》早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巖山的重興寺,建於晉朝,巖山腳下的湯團廟及巖上的龍尾巴潭,與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有關,管村的巖將老太,仙巖八景等,都構成了樓塔歷史文化的重要內容。
底蘊深厚使樓塔素有“文化之鄉”美譽,每年,各村都會舉辦籃球比賽,村裡的籃球好手聚在一起,一較高下。民間板龍、馬燈表演也各具特色,民間燈彩更是工藝精湛,令人拍手叫絕。樓塔“細十番”600年來長演不衰,而且愈加發揚光大。近年來,樓塔政府“有形之手”力推“軟實力”發展,累計投入資金2430余萬元,大興文化教育事業。
2008年,樓塔鎮獲得了兩塊“含金量”極高的國家級“金牌”——樓塔鎮榮膺由文化部頒發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成為蕭山區惟一獲此殊榮的鄉鎮、樓塔的“細十番”也入選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標志著蕭山民樂登上了最高 “殿堂”。
近年來,樓塔在創新傳統文化同時,注重建設和諧文化、培育創業文化。他們不僅成立了“千年樓塔”文化藝術團,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還進一步做深做廣“細十番”、“籃球之鄉”、“民間藝術之鄉”、“管村文化”等文化品牌,,不斷豐富文化建設內容。在著力培育和弘揚創業文化,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通過強化推動力,彰顯時代性,發展精神經濟,激發創業熱情,促進全鎮廣大人民群眾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於開拓、勇於創業。
生態人居家園——四圍山色九曲溪半是仙源半是城
樓塔鎮碑文雲:“黛峰列峙碧溪爭流,幽谷鳴泉松竹滴翠;蘊天地山川之靈秀,得仙巖八景之勝名”,概含樓塔了綠色生態景貌。
明萬歷二十七年樓元峻的《仙巖記》載:“蕭邑有仙巖者,脈界富春,地連諸暨,冠蕭山之雄鎮,首越州之勝覽也,五洩難同其秀,天台難爭其雄,四明難采其古,雁蕩難盡其景……”高度概括了樓塔美麗的風景,曰“仙巖八景”:鏡台秋月、道林旭日、黃輔松濤、石牛雪嶂、奎閣晨鐘、溪橋晚釣、錢鏐斧跡、玄度仙蹤。
樓塔區位優勢明顯,山青水秀,氣候條件優越,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70.5%,位於全區首位,擁有一個一萬畝的區級森林公園,三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是蕭山的“綠色屏障”。台灣著名生態學家段兆麟、浙江大學生態環境專家嚴力蛟一行10多人,曾實地考察了樓塔鎮的生態環境後贊不絕口,並提出一個生態鎮建設方案。2007年,樓塔鎮成為浙江省級生態鎮,2008年,該鎮積極爭創全國環境優美鎮。
今年,樓塔鎮將以城鎮化推進為契機,繼續大力整治環境。他們將實施“一改造”、“二拓寬”工程,推進入鎮口的拆遷整治和改造,拓寬老府前路、拓寬老集鎮空間,提升城鎮發展品位;將著力建設“一場”、“二園(院)”,啟動開發區集貿市場建設,啟動樓塔中心幼兒園遷址、完成樓塔衛生院新建工程,豐富城鎮發展內涵;同時將著力改造“一溪”、“二路”,切實抓好溪流整治改造和樓佳線三期道路及村莊交通道路網建設,改善樓塔的交通環境和生態環境。該鎮還將深化“一整治”、“二創建”,全力推進農村整治村,生態村建設和“最清潔樓塔”創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打造靓麗樓塔。
該鎮黨委書記華保華說:“我們將緊緊圍繞‘發展主題、建設主線、和諧主旨’原則,全面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城鎮做優做美、社會和諧穩定,按照‘創生態經濟重鎮、興生態文化大鎮、建生態人居名鎮’的發展戰略,努力把樓塔建設成山清、水秀、景美、氣淨的宜居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