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史古鎮,滇西茶馬古道上的“小上海”
日期:2016/12/14 9:56:5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有人說,這裡是馬幫馱出的第一要塞。
有人說,這裡是滇西茶馬古道上的“小上海”。
而我卻固執地認為,這裡是滇西茶馬古道上一幅風光旖旎的水墨畫卷。
翻開地圖,從鳳慶縣城出發,北行84公裡,就可以到達雲南省鳳慶縣魯史古鎮。
遠山如黛,滄江東流。古鎮遠觀粉牆黑瓦,近睹人流如梭;俯視街巷悠悠,仰望飛檐翹首……魯史古鎮,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在滇西茶馬古道靜靜地舒展。
魯史,原稱阿魯司,東西長800米,南北寬538米,總面積43萬平方米,因其所處地理位置特殊的緣故,曾一度成為滇西茶馬古道的咽喉重鎮,被譽為“茶馬古道第一鎮”。
其神奇之處是山中時不時騰起的白霧,一陣陣或高或低地輕籠在山頂山腰山谷處,隨著山風如影隨形地在山上飄來移去,清晰時可以看見霧氣翻騰,渾濁時連眉毛都纏繞霧氣,似有無數精靈在其中輕盈曼舞。而車子就在其間穿來插去,時而眼前白茫茫一片,時而眼前豁然開朗看到霧氣纏綿在腳邊。最好看的還是從無霧的山頂看下面有霧的山谷,只見不斷蒸騰而起的白霧冒起、蔓延,猶如恬淡的山水畫。據說,世界聞名的普洱茶就生長在這樣山清水秀的山谷。
有人說,魯史古鎮的人們是最具有人文的,他們還停留在古時純真務實的年代裡。無論是街邊滄桑的老房子、回蕩著古剎鐘聲的魁星樓、黛瓦磚牆的古戲樓,所到之處,歷史無不在這裡積澱、升華、延續,千年不變。
600多年的歲月說走就走了,南來北往的馬幫把絲綢、百貨、布匹、鹽巴以及中原文化撒播到魯史,把魯史的茶葉、藥材以及民風民俗遙遙傳播,多少商人與馬幫結伴而行,多少文人墨客感受過古道之艱難,他們或在此駐足觀光,或開設商號,無數有名的、無名的店鋪構成了魯史最基礎的元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些店鋪和匆匆的過客在魯史的各個角落靜靜地講述著關於馬幫神奇的故事,魯史成為“小上海”那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魯史雖小,卻歷來不缺少傳奇, 古往今來,魯史的名人與魯史一樣璀璨奪目,龔彝年輕時曾在“蜢璞靈巖”的小樓上刻苦攻讀,永歷三年四月,官至戶部尚書。被朱德題為“護國之神”、孫中山題為“砥柱南天”的趙又新將軍、鄉土水利專家陳大宣、清末文生毛健,他們都是在魯史文化的熏陶下,成為顯赫一時的風雲人物。
當然,最能承載歲月分量的是古鎮的建築。老街有多老,沒有人曉得,從長輩口中相傳的點滴信息,也無法拼合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白牆,格窗,拱門,飛檐。一條條老街,一節節青石,一道道深深淺淺的馬蹄印,每一個走進魯史的人,都會被魯史所折服,多少年已悄然走過,而今,她們依然在訴說著當年栩栩如生的歲月。
“半為山村半為市,可作農捨可作商。”小鎮就這樣年復一年地迎來送往著一隊隊馬幫,茶馬古道的繁忙亦月復一月維系著小鎮勃勃的生機。如今,夜宿小鎮,大清早你就會被相聞的雞犬聲催起。老街熱鬧起來,“吱呀”的開門聲此起彼伏。生意人緩緩卸下那一塊塊高高的門板,伸個懶腰、打個呵欠後,在不遠處油炸點心的青煙和香味中,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擺放出來了。布匹、醬菜、鐵鍬、水瓢……早市的生意自然興隆,老板笑呵呵忙活著,這是小鎮一天的序曲。偶爾也能看見掛著鈴铛的馬匹,馱著柴禾煤炭從街中心穿過,重蹈著古巷石板路上歲月留下的馬蹄印記。
最能挽得住游人腳步的是魯史的獨特美食,魯史古鎮是中原文化向邊遠地域滲透的必經之地,豐富的特色小吃數不勝數,既有川味的麻辣,也有廣味的香甜,更有臘火腿、豆腐腸、豬泡肝等美味佳肴。
逢年過節,魯史人都要做豆腐,做好的豆腐是贈送遠親招待客人的上好禮品。閒時,不管男女老少,魯史人喜歡帶上家人、邀上親朋到豆腐攤上小坐。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春尖茶,其中滋味,不可言傳。山裡來的彝家漢子,賣掉手裡的山貨,相邀到豆腐攤上,一碟豆腐,一杯老白干,就能讓他們活得比神仙還快樂。
在魯史,喜事都是要吃八大碗的,酥肉、紅肉、炒骨、漂湯、糊皮、凍魚、甜肉、泡肝樣樣俱全,吃八大碗的禮儀非常講究,一張八仙桌,一桌最多八人,先從上席最左那人開始夾菜,能坐上席之人,自然是德高望重的長輩,上首之左為大,右次之,長輩先夾一點菜,然後第二人接著夾,大家才依次端碗反時針輪流夾菜,一輪過後,全桌人的筷子才會七前八後伸向桌子最中間的菜碗夾菜吃,但絕沒有搶奪和選擇的跡象,挑到哪個就是哪個。
泡肝最具地方特色,在當地是一道特有的珍貴風味菜,只有年節和尊貴的客人到來時才能吃上這道菜。魯史人家熱情好客,憨厚淳樸。家裡即使平時來了客人,也總會盡心盡力地熱情招待。不像現在的城裡商販,即使去坐坐他家的凳子,也會要錢,否則請你離開,拒你於千裡之外。假如你那天嘗了魯史地地道道的生態“八大碗”,准讓你宛如桃花源中人,留戀不思返。
古往今來,魯史古鎮孕育了形式多樣的魯史文化,如今,鮮活的民俗、民間生產活動仍舊表現著魯史文化的靈性,這對於魯史人來說是最大的一筆財富了。
踏上歸途,深刻心中的,不僅僅是那如畫的水墨畫,更多的,是魯史人的靈氣、古鎮的悠久和小鎮的悠悠柔情。
昆明12月27日電 記者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