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愛輝古鎮 文化味濃

愛輝古鎮 文化味濃

日期:2016/12/14 9:39:3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之際,愛輝區愛輝鎮文化大院裡樂聲陣陣,歌舞飛揚。64歲的陳大媽快人快語地說:現在鎮裡特別重視文化建設,我們想唱歌有樂隊、想跳舞有場地,每天的日子過得樂呵著呢。這不,黨的十八大召開是大事兒,大家排演了節目慶祝呢!
    近年來,愛輝鎮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文體活動陣地,豐富廣大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鄉村文明新風,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推進農村文化隊伍建設。把各村的文化帶頭人、文藝能人、文體愛好者充實到農村文化隊伍中,積極培養農民文藝骨干,充分發揮他們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發展地方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農村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促進農村文化的健康發展。目前,全鎮16個村屯,村村都組建了秧歌隊、演出隊或廣場舞隊。
    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以鎮為依托,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健全完善鎮、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建立村級“農家書屋”,利用農家書屋、閱覽室、讀報欄,供群眾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今年全鎮文化建設投入近40萬元,已建成文化大院9 個,2013年計劃建設文化大院兩個,充分發揮文化大院資源優勢,使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服務。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充分利用農閒、節假日和集市,組織文藝宣傳隊開展各種形式的歌詠比賽、文藝匯演等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群眾文化氛圍,提高農民的文明素養,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建設有文化內涵的村屯。窦集屯是愛輝區“三帶百村工程”重點打造村屯,也是廣為流傳的京劇《盜御馬》、《連環套》中綠林好漢窦爾敦後代居住的村莊。愛輝鎮深入挖掘該村的文化內涵,特別是窦爾敦文化元素,將立面改造顏色、房蓋顏色、柵欄設計等方面都與清代建築風貌特色相結合,充分體現出窦集屯古村古韻的氣息。
    依托古城文化做旅游文章。愛輝鎮深入挖掘界江文化、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知青文化,完善全鎮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推進愛輝新城遺址保護,設計規劃古城牆保護性開發,完成仿古立面改造,搭建仿古舞台,制作滿清八旗風格的燈箱、廣告牌,營造出古城商賈文化氛圍,發展第三產業。為全方位宣傳愛輝古城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景區景點、特色資源,他們還開設了愛輝古城網站,打造對外宣傳的平台和窗口。通過建立愛輝古城網站,征集宣傳用語、古城標志,在公共設施上裝飾古城文化元素等方式,充分展現愛輝鎮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古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