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宦游鴻雪》入藏市檔案館

《宦游鴻雪》入藏市檔案館

日期:2016/12/14 20:12:47      編輯:古代建築史

《宦游鴻雪》。□宗文雯攝

      昨天下午,顧文彬玄孫、86歲的顧笃璜親手將兩本顧文彬書信札《宦游鴻雪(一、二冊)》交到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手中。老人說,這些東西留在他手中只是對先人的紀念,捐贈出去給更多人看到,就能對歷史傳承發揮更大的作用。記者了解到,顧笃璜老人正抓緊時間整理顧文彬留下的書信、日記等物品,並准備陸續捐贈給市檔案館。
      顧文彬和他的過雲樓,是蘇州人熟悉的文化印記。當記者翻開《宦游鴻雪》已經發黃的紙頁,一行行流暢隽秀的小楷立刻抹去了百年的時間鴻溝,顧文彬這位晚清著名的書畫家、收藏家仿佛一下子隨著字跡就站在記者眼前,或與兒子閒話家常,或細細敘述官場轶事。顧笃璜告訴記者,這些書信都是顧文彬為官時寫給兒子的,時間跨度約有十數年,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既有建造怡園時囑咐兒子需要采買的物品,也記下了顧文彬為官時與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交往的情況,是十分珍貴的史料。顧笃璜老人說,像書信札這樣的顧文彬手稿還有十冊左右,內容都是書信、日記以及書畫方面的記錄。
      這些珍貴的手稿飽經戰火的洗禮和歲月的風霜,能夠保存至今實屬不易。顧笃璜告訴記者,顧家的很多藏品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很多珍貴的物品損毀在戰火中。抗日戰爭時,日本侵略者曾在顧家老宅掘地三尺“尋寶”。而目前他手中這些手稿、物品則是在“文革”後由博物館歸還給顧氏後人的,其中一部分保存狀況並不理想。
      除了向市檔案館捐贈先祖的手稿,顧笃璜還打算把家族留下來的一些老物件也捐給檔案部門。“家裡有幾只‘福建皮箱’,過去是用來收藏書畫的,保存得還很好。”顧老說,所謂“福建皮箱”他也不知道是不是產自福建。這是過雲樓用來收藏書畫的密封箱,構造和做工很獨特。把東西放進箱子裡,合上蓋的時候會自動把箱子裡的空氣壓出來,形成類似真空的狀態。另外,老人還收藏有一套顧家曾使用的“戲靠”,也就是專門用來請客看戲的椅子。平時不用時可以壘起來不占地方,家中做堂會便拿出來使用。“這些東西,現在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留下來也是記錄歷史。”顧笃璜這樣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