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為什麼清朝皇帝愛住養心殿

為什麼清朝皇帝愛住養心殿

日期:2016/12/15 0:13: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紫禁城有房屋近9000 間,參照“天子居中”“前朝後寢”的秩序,位於中軸線北部的乾清宮,才是設計中皇帝的正式寢宮。但從雍正開始,8 位清代皇帝卻選擇了偏居西側的養心殿作為“勤政燕寢”的所在。     這裡既缺乏宏大的殿宇,也沒有精致的園林,甚至不夠寬敞。這些皇帝出於什麼原因,在富有四海的前提下放棄華麗宏偉的乾清宮,選擇擠進不起眼的“養心殿”呢?養心殿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最早的記載出自《明宮史》,其中描述了殿名、方位和布局,卻並未談及功能,只知道包含膳房和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值房,偶爾還在南邊的無梁殿煉煉仙丹。似乎與皇帝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但自嘉靖到崇祯,並沒有誰真在養心殿久住。     到了康熙年間,養心殿不但不是皇帝的正寢,反而是宮廷造辦處所在地。張誠日記中所涉及的畫匠、雕刻匠、油漆匠、漆畫匠、木匠、金匠、銅匠、裱糊匠等,工作地點應不限於養心殿東次間,可能還包括養心殿東西兩庑,甚至後殿。     但1722 年冬天,康熙皇帝駕崩,養心殿卻展開了逆襲。     先是新皇帝雍正將它作為服喪的倚廬,而且在27 天喪期結束後,繼續賴在其中,遲遲不肯搬入正寢乾清宮。     此外,在雍正猶豫是否入住乾清宮之前,那裡已經停放過順治、康熙兩位皇帝的遺體並舉行祭奠。深受漢文化影響的雍正皇帝顯然對此事有一定心結,他描述的遷宮理由,似乎委婉的表述了這個意思。     當然,最重要的理由是:養心殿比起乾清宮來,實在方便太多。     最重要的,是養心殿的院落布局足夠緊湊。如果說養心殿前殿是一座復雜的起居室,那後殿就是名副其實的大兩居。後殿中間是30 多 的中廳,兩側各有一組60 多 帶衛生間(淨房)的套間臥室。皇帝在紫禁城的絕大多數夜晚,會在其中的一個安睡,皇帝在紫禁城裡的性生活也在此進行。拿它和現在100 多 的三居室戶型進行比照,會發現皇帝真實的居住空間和現代城市中產家庭差不了太多。     對於工作強度遠高於明代皇帝的清代皇帝來說,養心殿的生活的確高效許多。乾清宮做正寢的時代,皇帝起居在1400 的大殿中,日常活動還要和10000 廊院中的諸多房間發生聯系。而養心殿時代,這一切都在這座別墅大小的工字殿內解決了。     清朝皇帝將寢宮從乾清宮遷往養心殿,與其說是臨時起意,不如說是新的宮廷生活方式將他們逼出了大而無當的乾清宮。據公號“大象公會”來源:山東商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