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如何鑒賞詩意性內涵的中國傳統工筆畫

如何鑒賞詩意性內涵的中國傳統工筆畫

日期:2016/12/14 22:02:0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概述:工筆畫,是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多種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之一。從戰國到兩宋,工筆畫的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筆畫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工筆畫的基本常識你已經知道,你可知道如何欣賞工筆畫?



  一、中國畫從總體發展來看,是寫意的藝術 中國藝術旨在表現人的主體精神,中國繪畫把這種主體精神稱之為“意”或“心”,故有“寫意”、“寫心”、“寫情”諸說。從表面來看,中國工筆畫無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乃至一些山水畫的形象造型都是力求形似的。但這並不是對自然的描摹,而是綜合了主觀與客觀的意象。工筆畫是長於抒情的,往往借助聯想與想象構築充滿感情色彩的詩境,追求畫外情、畫外意,所以詩意性的內涵成為工筆畫的內在意蘊。其細膩幽雅的抒情特質,充滿著詩意情趣,洋溢著對於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
 

二、擁抱現實的創作是工筆畫的生命 工筆畫是精微細致的畫種,追求造型的工細是工筆畫的語言特色。做這樣復雜的技術活兒,一些工筆畫家干脆臨摹前人作品,而非直接寫生。如此,畫家就忽略了對客觀對象鮮活、生動的直覺把握,疏遠了傳統繪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追求。“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工筆畫的創作原則是面對現實,面對直觀感受,用心靈去捕捉、去挖掘一種富有詩意的境界。  


  三、與擁抱現實相適應的藝術語言,體現在對傳統工筆畫表現技巧的改良和變革上 現代工筆畫家打破了傳統工筆畫單一勾勒、渲染的創作技法,在創作理念、思維、色彩、技法、寫意性等方面大膽探索,豐富了現代工筆畫的表現能力,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四、材料的多元化也使工筆畫的語匯類型更加豐富 從毛筆到板刷再到用各種手段“制造”肌理,從水墨擴展到水彩、膠彩、丙烯、金銀箔,從宣紙到各種紙本與布本,當代工筆畫的工具、顏料、溶劑、材料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幾乎沒有什麼材料不能進入工筆畫的探索與使用中。畫家們不僅對傳統工筆畫“隨類賦彩”進行新的開拓,還融合借鑒了西洋繪畫的色彩表現手法。現代工筆畫的題材與創作方式,意味著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表現觀念與表述語匯都可以為其所用。
 


  五、吸收“大傳統”營養 唐、五代和兩宋的工筆畫繁榮,誕生了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那些永垂丹青史冊的經典之作,為藝術家提供了奮進的標桿。如果不借古開今、精深研究,不認真承繼傳統藝術遺產與文化的精華,並有所創造和發展,現代工筆畫難免流於膚淺。 專家認為,中西繪畫兩個傳統中都有十分可貴的遺產,如果把西方傳統和中國傳統結合起來,會有利於藝術的發展。比如西方的人文主義精神和直觀表現形式對中國文化藝術有用,中國的審美格調也可以克服西方的一些不足。通過這些方面的相融互滲,中國畫會獲得一個更大的文化視野和表現力的傳統。   當代中國工筆畫不是缺少試驗、不是缺少樣式、不是缺少觀念,而是缺少水平、缺少品位、缺少格調。有悠久傳統的工筆畫,是我國民族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創作者師法自然,更要求創作者抒發對自然的主觀感受。它的表現技法和手段工整、精致,重視形的塑造,但是它更講究形神兼備,表達神韻。要達到這樣的標准,工筆畫家們除了要有扎實的繪畫功力和技巧外,還必須有全面的文化修養、開闊的藝術視野,對書法及其它造型藝術也要涉獵。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