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新聞網:八成破舊不堪 盜竊火災頻發 東陽古建築:亟盼保護
日期:2016/12/14 20:22:18   編輯:古代建築史不少古建築幾成廢墟
東陽古建築以“盧宅牌坊、李宅祠堂、巍山廳堂”而聞名。“在這裡,有幽深的弄堂,高大的台門,華美的廳堂,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曾有文人這樣描述巍山十字街的古建築群。
然而,當記者前天來到巍山十字街時,看到的卻是這樣一番景象:建於明代成化年間的理和堂圍牆倒塌、牆皮脫落、屋頂塌陷;東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江南笛王趙松庭故居無人問津……
自2006年以來,由於建設需要,一批批古民居被拆。原先巍山古鎮的庚樓街、十字街、柴市街一帶的古民居和街巷,如今已是一片雜草叢生的廢墟。
“你下次來,也許連廢墟也看不到了。”80多歲的老人趙克孝對記者這樣感慨。原來,今年年初,巍山社區三百田規劃項目的拆遷公告貼在了古老的柱梁上,這意味著古民居將在新一輪拆遷中徹底消逝。
盜竊和火災頻發
“除了盧宅、蔡宅的古建築,東陽的古建築,80%以上已破舊不堪,有許多已成為影響周邊居民安全的危房,嚴重的已部分倒塌乃至完全倒塌。”東陽市房管局局長俞劭平說,盜竊和火災如影隨形,對古建築的破壞相當嚴重。
2008年底,東陽“雕花皇帝”杜雲松的留世巨作、民國建築鼎豐堂最精致的兩只牛腿被盜;省文保單位巍山鎮白坦村務本堂(林則徐題匾)最繁華部分毀於大火;國家級文保單位東陽土墩墓群之一古淵頭春秋大墓連續兩次被盜……
據悉,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東陽等地的木雕在文物市場一路飙升。一件精美的東陽木雕構件,動辄就是幾萬元。誘人的高價,使得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險。此外,由於古建築都是木質結構,在這些老房子裡居住的人已不多,居住人多為老弱者,一旦發生火災,一時很難撲滅。
修繕速度不及毀壞速度記者從東陽市文物辦了解到,東陽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祠堂和廳堂1000多座,建築面積在30萬平方米左右,其中七成以上是古建築。
“古建築維修一直是東陽的一項重要文物保護工作。”東陽市文物辦副主任金锵說,近6年來,東陽市文物辦共實施了近70項文物保護工程,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維修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大部分修繕後的古建築都被重新利用起來。
此外,2003年以來,東陽市房管局以“以舊修舊如舊”為原則,對進行維修保護的每個祠堂給予5000元的資金支持,同時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古建築保護和修繕。截至去年年底,東陽市房管局共修復古建築84處,劃撥修繕款70多萬元,同時引來700多萬元民間資金。
“但是修繕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古建築毀壞的速度。”金锵頗為無奈地說,資金、新農村建設、產權保護等一系列因素的沖突,都給古建築的保護帶來難題。
古建築保護路在何方
古建築保護,路在何方?東陽巍山高級中學教師華柯一直來非常關注東陽古建築。他說,東陽的每一座祠堂、廳堂及古民居,都如散落在農村的“珍珠”,要讓其發光發亮,首先應保護原生態,其次相關部門應加強管理,保護一切該保護的,開發一切該開發的,最後在留住古文化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文化元素或者活動,盤活古建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