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運河文化與揚州城市園林的融合

運河文化與揚州城市園林的融合

日期:2016/12/14 18:51:3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在揚州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中,揚州的城市園林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古運河成為揚州城市園林的一大亮點。如何發掘利用古運河文化,並與揚州城市園林有機地融合起來,逐漸成為我們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園林的歷史發展可謂源遠流長,中國早在奴隸社會時期就已有造園活動見於文獻記載,《詩經》的記述中可以看出周文王營建宮苑的活動。西方園林的起源亦可追溯到古埃及,甚至在舊約時代就有了伊甸園的構想。園林又稱囿、苑、庭園、山池、公園等,西方亦有Garden、Park、Landscape、Architecture等名稱,具體的形式雖有不同,但共同的目的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利用並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為開辟山水地貌,結合植物栽培與建築的布置,從而構成一個供人們觀賞、游憩的環境。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一種人工環境,雖然廣義上也屬於大的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但就其作為局部的人工環境而言,畢竟與自然環境有所隔離,人們長期生活於城市中,勢必要尋求與大自然直接接觸的方式,如旅游、踏青;或者創設一種間接的補償方式,這就是園林的建置。可以說,園林是為了補償人們與大自然環境相對隔離而人為創設的“第二自然”。F·培根在《論花園》中是這樣描述園林的:“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個花園;的確,它是人類一切樂事中最純潔的。它最能怡悅人的精神,沒有它,宮殿和建築物不過是粗陋的手工制品而已……”園林在城市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揚州是蘇中地區城市園林的代表,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也遇到了很多制約揚州城市園林發展的瓶頸。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許多仁人志士和業內人士絞盡腦汁。筆者認為,有了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古運河,何不充分發揮揚州古運河的文化內涵,將它融入到揚州園林的建設中去,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園林內涵的擴大

    任何一個時代的園林,目的都是為人服務,而其形式與風格正是決定於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藝術及經濟技術水平。古典園林的服務對象從產生開始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當時占支配地位的是少數的皇族、達官貴人及一些商賈文人。他們設置園林的出發點只是為了顯示財權或用於享樂,因此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只為少數人服務。而現代城市園林是為眾多的普通市民服務的,服務對象在量上的改變必然引起園林在諸多方面質的變化。現代城市園林不僅包括公園,還包括其他所有的城市綠化與美化工程,如街道、廣場、動植物園及其他各類專用綠地。突出的特點是從城市全局出發,因地制宜,並注重使用功能。尤其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城市化的不斷擴大,環境的惡化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園林又被歷史性地賦予新的功用,即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單純地為滿足少數人的享受與審美情趣的園林已滿足不了現代城市的需求,但由於以往那種狹隘造園思想的延續,新建園林與城市大環境發生沖突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對開敞性公共游園、街道綠化、居住區室外環境等的重視還不夠。

    大地園林化

    園林內涵的擴大,使園林不再是單純的一個一個園子進行建設,而是要從狹隘的造園轉入整個城市的園林化,乃至大地園林化。

    揚州需要大幅度地提高城市綠化的環境容量,可以采取公共綠地與專用綠地相結合,城市公園與大型公共綠地相結合,水平綠化與垂直綠化相結合等方式,並加強沿江防護林帶、沿河道及城市主干道綠帶等。目前大型環城綠帶工程已經啟動,但在老城區所能綠化的余地已很少,要真正實現有相當的難度,需要切實地進行貫徹實施。城市主干道綠帶已初見成效,而高架上的綠化仍有待研究與實施。在新建開發區的環境規劃中則應使綠化規劃總指標與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所要求的綠化環境總容量相當。

    形式、風格以及布局的改變

    園林內涵的擴大,引發了諸多方面質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反映在園林面積的擴大,還表現在形式、風格以及布局上的改變。尤其園林在現代更擔負了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任務,因而在種植上應注重滿足保護及調節環境的功能需要,要求突出整體的美和大體量的美。同時在對園林的欣賞上,由於現代城市人整日被包圍在灰色混亂的城市中,已厭惡了過分的人工環境,因而希望園林能夠更為接近自然的環境,渴望通過園林尋回日益失去的天然情趣,實現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現代人得自園林的感受已由單純的藝術欣賞轉為對園林空間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享受,因而現代城市園林從大體上而言,應當體現的是一種舒展大方的自然氣息。

    園林之所以不同於其他藝術,主要是基於形象特征和游賞功能。現代人作為園林的使用者,在層次上的多樣化導致了園林功能上的多樣化,功能反過來又影響形式。目前國際上的統計僅公園的類型就有17大類,如主題公園,文化、藝術、雕塑公園,歷史、古跡公園,體育、康復公園,博覽公園,民俗公園等。而城市園林作為塑造城市風貌特點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每個城市都要求有自己的特征的情況下,也需要以多元化的面貌出現,為城市增色添彩。

    園林不是僵化的、固定不變的概念,而是動態的和發展的。現代城市園林是多功能活動的綜合體,是多層次空間的組合體;也是多學科滲透的邊緣科學,如生態學、社會心理學的引入。在時代轉換的巨變之中,園林陷入困境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對出路的探索。盡管可能會有曲折與反復,但必然的是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城市園林大有可為,我們任重而道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