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吳越國陳氏府君墓銘並序》入藏碑刻博物館

《吳越國陳氏府君墓銘並序》入藏碑刻博物館

日期:2016/12/14 20:21:07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昨天上午,一塊珍貴的《吳越國陳氏府君墓銘並序》碑入藏蘇州碑刻博物館,不但填補了我市五代時期碑刻的空白,對研究吳越時期墓葬文化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前天下午,建築工人龔師傅在工業園區揚清路某工地發現了這塊碑,並於昨天上午送到蘇州碑刻博物館。記者在該館看到,這塊碑表面呈青色,開頭寫著“吳越國陳氏府君墓銘並序”十一個字,其余文字也基本清晰;碑刻側面還刻著精美的花紋。經測量,這塊碑刻的長、寬都在40多厘米,厚7厘米。
    根據碑文記載,這位陳氏府君叫陳绾,其職務為“衙內副兵馬使”,於戊午年去世,享年61歲;他家在長洲縣平原鄉,葬在長洲縣習義鄉東北之源(原)。
    專家介紹,吳越國(907—978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由錢镠建立,都城為錢塘(今杭州),疆域相當於今天的浙江全省、江蘇東南部和福建東北部。吳越國國君重視興修水利和發展農業生產,促進了蘇州和其他地區經濟的騰飛。
    根據吳越國的存在時間,碑刻提到的戊午年應為958年,由此斷定,陳绾生於898年,去世於958年;而“衙內副兵馬使”應該是宮廷警衛部隊的頭目之一;長洲縣是蘇州的一個部分,696年設置,范圍大致相當於今天市區的北部和東部,辛亥革命後撤銷,長洲縣習義鄉就在婁門外,與出土碑刻的方位一致。
    蘇州碑刻博物館副館長張曉旭認為,吳越國的出土文物並不多,就碑刻而言,目前他們館收藏的1200余塊碑刻中還沒有吳越國時期的,蘇州其他專業收藏機構也沒有,因此此碑價值很高。
    墓志銘為記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始見於秦漢時期,分“志”和“銘”兩部分,一般埋在墓內。蘇州出土的碑刻以明清時期為多,宋元時期的就比較少見;五代十國之前的碑刻雖有發現,但數量很少,而且基本刻在磚頭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