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葉四時同一色,高枝千歲對孤峰。此中疑有精靈在,為見盤根似臥龍。唐·雍陶《武侯廟古柏》
成千上萬只“鳳凰”飛離傳說中隕石降落的飛星溝,一路北飛,越過馬鞍子、經過營盤山,在三岔河口五湖四海聚攏來的居民屋脊上暫歇,然後攢足腳力,振翅躍起,終於棲上了鳳凰山英挺的梧桐樹。從此,這塊建鎮已達千年、山環水繞的終南山腹地,有了一座美麗的“鳳凰鎮”……
1400年間,這座名副其實的旱水碼頭匯聚了13省64縣的移民,集散著南方的絲綢、洋貨和西北五省的土特名產,成為陝南最大的商貿重鎮之一。清末期,依賴馬耳峽銀礦,這裡又建起了號稱全國第二大銀庫的古錢莊。
1400年後,古鎮荟萃各地民居建築特色的老宅子留了下來,傳統的手工造紙和鍛造技藝仍然沿用,而那些被快速貫通的高速路和鐵道連通了外部世界的鳳凰鎮人,依然踩著安閒的腳步,釀著自己的苞谷酒,炸著酥脆的油麻花,熏制著烏漆漆不甚美觀卻味美異常的臘肉和豆干,始終是一臉抹不去的古樸清風。
古鎮古風
進入深冬,通往秦嶺腹地的蜿蜒山路兩側林木蕭瑟,從西安出發一路駛來,穿過數不清的秦嶺隧道,翻過座座高山,嶺南民居青瓦白牆的靈巧模樣,開始與關中宅寬院大、方正豪氣的院落形成鮮明對比。大腦裡,關於鳳凰古鎮古樸素淡、怡然自得的輪廓也一點點醞釀豐滿。可是,當記者真正橫穿相鄰小嶺鎮十幾處廠礦,處處礦石堆積、貨車積聚的現代工業圖景,身至古鎮小橋流水、屋脊林立的街口,還是止不住被驚呆。
在柞水縣,鳳凰山、大梁山南北相護,社川、河、水碓溝三水交匯,古鎮攤開身子,靜靜的匍匐在山水環繞、林木蔥茏處。青灰的窄街道、黑漆的木板門,排排垂下,雕龍畫柱又為飛鳥走獸所裝飾的前檐,仿佛隔斷了時光。十幾裡外的地方,人們忙碌在廠礦,車輪催促著腳步匆匆行進,而這裡,曬著冬日難得的暖陽,人們靠坐在小木凳,腳邊燎上小火盆,打紙牌、谝閒傳,飽滿的笑容一層層落進微微細塵,沉靜美好的像一幀難被打擾的黑白默劇。
沿著“S”型老街緩步前行,老鎮保留下來的明清年間所建造的、有軸線的民居老街和“鯉魚狀”輻射的146座,22000多間連體建築群次第現身視野。臨街的商鋪大門清一色深黑,明淨光亮。當地人介紹,這些大門多用結實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雖然鋪面寬不盈丈,但是往裡走,宅深卻達三四十米,按照老人們的說法,鋪面的間數和房屋的縱深度往往代表著當時主人的富裕程度。歷經幾百年時光,當年名噪一時的茂盛河、長發祥、茹家老藥房等老店名店,和那些融合南北建築的天井院、四合院上的馬頭牆、拉弓牆一樣,在今天仍然完好保留。徜徉在此,人們還能見到久違的采用傳統技藝的鐵匠鋪、酒坊和紙坊,當地人生活中那些古老的痕跡時時若靈光閃現,將游人帶回幾百年前的時空隧道。
推薦閱讀:
宜春大成殿修繕主體工程竣工
北京西山古道
爨底下村古建築群的明清遺風
東北古建築傳統地仗(油飾)彩繪技藝
鳳凰傳說
世界上本沒有鳳凰,但這種象征祥瑞的神鳥卻處處留痕於史冊;歷史上,鳳凰古鎮先後叫過“三岔河口”、“社川河鄉都”、“社川裡”、“上孟裡”、“鳳凰嘴”等,卻從未出現過“鳳凰鎮”一名。“鳳凰”之說何來,與文學大師沈從文筆下那個迷離優美的湘西鳳凰城有何關系?
歲月前行,鳳凰鎮健在的老人能講清楚這只“鳳凰”的前世今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正因為此,喜好研究歷史、古建,多年來幾乎游遍祖國各地的柯尊恆老人對於古鎮來說,顯得無比重要。每當遇到自己難以說清的問題,熱情的當地人一定推薦你去找找柯尊恆,“他講得好,他什麼都知道。”見了面,聊上幾句,你就知道,這個已屆73歲高齡的老人如何用知識虜獲人心。在他熱情洋溢的介紹裡,你在一座古鎮裡看到的、走過的、觸摸到的每一處,都有故事。
關於鳳凰傳說,柯老告訴記者,此類說法大約有四種,除了“取自鳳凰山”、“傳說清代時,古鎮東南的飛星溝裡萬千被認為是鳳凰的紅腹錦雞飛上鳳凰山的梧桐樹,震驚了當地人”等說法,有一種說法確實跟湘西鳳凰城有關。“沈從文早年當兵時,曾跟隨部隊到過鳳凰鎮,並拿走了豐源錢莊的設計圖紙。現在他的故居就是根據這個圖紙設計建設的,尺寸都是一樣。”
但是柯尊恆始終認為,這種說法多少有些牽強附會,相對於此,他更相信經過自己實踐驗證的第四種說法。“有風水師站在山上俯瞰,根據山形、街道布局,認為鳳凰鎮整體造型像一只鳳凰。1998年退休後,我爬遍了周圍的所有山,從各個角度考察了鳳凰鎮的造型,從北面的山看起來,確實非常像,而且這個鳳凰有好幾種色彩,春天時,她是生機盎然的綠鳳凰;秋天柿子紅時,成了紅鳳凰;到了年三十至正月十五前的晚上,大紅燈籠扎起來,她又變成火鳳凰;等到麥子豐收,老百姓將麥子割回來掛在房檐,它又變成了金鳳凰。”
歷史地位 鳳凰鎮從唐初開始有集市,農興於明,商盛於清,自古就有“小上海”之稱。但是在此之前,這裡卻是荒蠻之地。為了對這方土地進行改造,在都城以南建立起強有力的防務部署,唐武德九年後不久,首批57戶移民從安徽、湖南、湖北被遷來,開始建鎮。
“當時遷人來此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有錢,以減輕朝廷負擔;二是要有手工業,以利於生存;三要有文化,改造當地的莽民。”此後,又先後有13省64縣的移民到達這裡。歷史證明,移民政策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南方的文化、手工業,還帶來了南方人的經商頭腦,“在此後的1400年間,這裡逐漸形成了陝南最大的商貿古鎮之一,除了丹鳳的龍駐寨,山陽的漫川關,就是這裡。”在清末民初,鳳凰鎮裡商埠字號、店鋪錢莊遍布滿街,形成了32個大的商號。
除了商貿繁榮,移民政策為古鎮帶來了兼容並蓄、豐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並抵御歲月消磨,延續至今。最顯而易見的是,與各地名鎮古鎮相比,這裡的建築風格不再千篇一律,而是體現了各地民居的迥異風格,形成了很多旅游看點,也為建築研究者、愛好者所深愛。
水旱碼頭則是鳳凰古鎮崛起的一大天然物流資源。作為金錢河的上游,社川河通過漢江這條最大支流一路直通武漢。“貨船從武漢過來,通過漢江口,北上,後經由湖北上津鎮向西進入陝西山陽的漫川關,然後一路到達柞水鳳凰鎮。通過這條通道,南方的絲綢、洋貨都到了大山裡。”
華麗起飛 到了21世紀,借助山水秀色和保存良好的古民居群落,鳳凰鎮已經成為走遍中國大江南北的旅游人士口中“南有鳳凰古城,北有鳳凰古鎮”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何讓這只鳳凰在保持古風古韻的基礎上,飛得更高、更好,為更多人所知?同時擔任旅游產品開發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柯尊恆,從專業角度分析認為,古鎮在旅游的開發包裝上一直比較滯後,“除了僅有的7個農家樂,14個大型餐飲館,上廁所難、垃圾處理難、消防設施不到位等問題多年來並未得到解決,尤其是古鎮3年內4次發生火災,使消防設施改進迫在眉睫”。
所幸的是,他告訴記者,眼下國家已經邀請了浙江設計院設計鳳凰古鎮的未來規劃,明年開始,古鎮的旅游設施投資建設將被列入重點工作行列,成為衡量一屆班子政績的標准之一,而終南山腹地的這只穿越千年的鳳凰,也將面臨華麗的二次起飛。
推薦閱讀:
宜春大成殿修繕主體工程竣工
北京西山古道
爨底下村古建築群的明清遺風
東北古建築傳統地仗(油飾)彩繪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