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明清皇家園林實例——西苑(三海)

明清皇家園林實例——西苑(三海)

日期:2016/12/14 18:51:4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明代西苑是在元代太液池的基礎上加以發展而成的。元代太液池只有北海和中海兩部分,明代又開鑿南海,於是形成了中、南、北三海,清代在三海中進一步興建。 

    由於三海緊靠宮殿,景物優美,所以成為帝王居住、游憩、處理政務等的重要場所。清代帝王在城內居住時,常在西苑召見大臣,處理國政,宴會王公卿士,接見外蕃,召見與慰勞出征將帥,武科校技等,都在南海惇敘殿、涵元殿、瀛台、紫光閣等舉行,冬天還在西苑舉行“冰嬉”。 

    紫禁城皇宮殿宇的莊嚴與三海的自然條件,生動地形成對比,愈顯得三海景色的幽美自然。三海本身布局的成功之處主要把狹長的水面處理得毫無呆板,而是靈活生動,各有其姿態。 

    北海在三海中面積最大,形狀不規則,瓊華島突出於水中,島的面積較大,也相當高,用土堆成。島山選山石建殿宇,島頂在元明時代原有廣寒宮,是皇帝賜宴群臣的地方;清代順治八年,在此改建成一座白色喇嘛塔,構成北海整個園林區的中心,對整個北海起到收斂凝聚的作用。乾隆時,又在島山添建了一些亭台樓閣,如悅心殿等建築以及構山築洞,並在島北面修建了弧形長廊,使北海更加壯麗。廊的中部有漪瀾堂、遠帆閣等建築,使長廊不感平整呆板。島的石洞工程很大,藝術水平也相當高,好處是在山石間有堂榭房屋,房屋內又有山石摻合在一起,使人感到建築是在自然之中,而自然又引進室內。 


    島的美妙處,還因為有一座拱橋和島南的團城作陪襯。一座是全鳌玉煉橋,是北海和中南海的分界,用大理石砌成,共有九孔,在瓊華島與團城之間有一座永安橋,起著團城與瓊華島的聯系作用,兩橋之間巍然高聳的團城,上有承光殿(元代為儀天殿),另有亭樹、山石、廊瓦等,登此頂可以俯瞰三海。 

    北海西岸建築物很少,東岸看到一些土山與樹木,北岸有幾組宗教建築,如西天、阚福寺等。而整個布局中,重點是集中在瓊華島上,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中海是南海和北海聯系過渡的狹長水面,兩岸樹木茂密,園林建築較少,僅在東岸露出萬壽殿一角和水中立一小亭,西岸也只露出紫光閣片段。南海水面比較小而圓,水面卻十分清幽,在碧波清清的湖水中,構置島嶼,稱為瀛台,島上建築物都比較低平,遠遠看去,高出水面卻十分協調。 

    南海中的“靜谷”一組庭院,可以說是南海中的園中園了,是一個十分精美的游憩園,該院中疊石構洞和亭橋的擺布等可以稱得上是小園中絕妙的園林藝術之精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