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西塘
日期:2016/12/16 20:29:4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素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聞名。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西塘地勢平坦,河流縱橫自然環境十分幽雅。古鎮內鱗次栉比的明清建築與縱橫交錯的市河相映成趣,街衢多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築,並以橋多 、弄多、廊棚多而著稱。古鎮處處綠波蕩漾,家家臨水人影。晨間,小橋流水,薄霧似紗;傍晚 ,夕陽斜照,漁舟扁扁,猶如一幅丹青,觸目所見 ,如詩如畫。當地民風醇厚,市場繁華,清逸秀麗。古宅如種福堂、薛宅,古廟如七老爺廟、聖堂及名園西園、陸墳銀杏,都是玩賞游覽之處,都會引出一段與歷史交融的西塘佳話。西塘秀麗的風光、富饒的土地,蘊育出小鎮濃濃的文化氛圍,居民多舞文弄墨,愛養鳥種花。歷史上民間風俗十分活躍,有逛聖堂、城隍廟會、護國隨糧廟會等,這些傳統風俗均以民間的文化活動為基礎,所表現的形式有舞獅子、跳加宮,打蓮湘、麟麒送子、財神送元寶、踏白船、搶轎等。
古鎮區9條河道縱橫交織,將古鎮分為8個區塊,在其中有27座古橋將市鎮連通。古鎮在春夏秋冬、晴陰雨雪的長久年代裡,始終呈現著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小舟行橋下,橋頭立商鋪,水中有倒影的不斷變幻的水鄉風情畫。到了西塘,臨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為引人,這裡的街道臨河而建,商鋪的生意就在河邊做成。往昔,水鄉農家的出行以河為道,以舟代步,許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邊進行,為此,一種連接河道與店鋪又可遮陽避雨的特殊建築———廊棚便應運而生,並代代傳承,相沿成習。實用的廊棚是水鄉特有的建築,西塘至今保存著1300多米長的廊棚已變成當代人賞古、探幽的休閒一餐。廊棚一色的黑瓦蓋頂,沿河而建,連為一體,綿延不斷,催人發思古之悠情。古河道旁邊還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古居民,廊棚長長,古建築重重疊疊,小船兒悠悠,俨然是一派古風猶存的情調。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西塘坐落在水網之中,這裡的居民惜土如金,無論是商號或是民居、館捨,在建造時對面積都寸寸計較,房屋之間的空距壓縮到最小范圍,由此形成了120多條長長的、深而窄的弄堂,長的超過百米,窄的不到1米,形成了多處“一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