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於山西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裡。五台山不僅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而且還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每年來五台朝聖、旅游的僧眾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五台山不僅以佛教聞名天下,她還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此外,歷年來獲得了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世界遺產等諸多榮譽。這裡我想重點談談五台山的建築。
五台山,一部中國古建築的教科書
如果說山西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皇冠”,那麼五台山無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五台山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荟萃了中國多個朝代的佛教建築文化古跡,融匯了佛教、道教等近十種廟宇建築藝術和造像風格之精華,是一部篇幅浩大的、又是活生生的中國古建築教科書。
五台山的寺廟建築古樸典雅,既有歷史的連續性,又有各個時代的特色,規模宏偉,構件精細,樣式繁多,工藝典型,堪稱全國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古建築寶庫。據介紹,目前五台山保存比較完整、有宗教活動場所證書的寺廟68座。這些大多數集中在台懷鎮寺廟集群區的寺廟,多依山就勢,錯落有致,沿著五座台頂輻射出去,形成了一個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古代建築群。
五台山有著中國留存下來的僅有的兩座唐代木結構建築,它們就是佛光寺東大殿和南禅寺大佛殿。南禅寺內的大佛殿,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築,是唐代木結構建築的典型代表。唐代以後,宋、元、金、明、清,直至民國年間,均在五台山留下了大量典型的木結構大型建築。唐代建築莊重樸實,宋代建築柔和絢麗,遼、金建築大膽減柱,元代建築粗犷自然,明代建築規矩謹嚴,清代建築豪華精致,民國時期的建築細膩繁雜。歷朝歷代樣式繁多,風格各異,不一而足,構成了我國古代建築的全景圖。
五台山的寺廟古建築群既是一部完整的古建教科書,也是一座包羅萬象的歷史博物館,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據統計,五台山保存著自北魏以來歷朝歷代所建之塔150余座,被稱為中國佛教寶塔藝術的“展覽館”。其種類之多、規模之大、歷史之悠久、結構設計之精妙,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五台山要評選“地標”,則位於塔院寺中的大白塔將毫無疑問地當選。這座“塔院寺五聖跡”的第一聖跡,是五台山的象征,被作為“清涼第一勝境”的代表,是中國現存元代覆缽式塔最高建築。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佛教傳說,古印度阿育王將釋迦牟尼佛的84000顆捨利子分送世界,中國得到19顆捨利子,其中五台山得到一顆,遂建大白塔珍藏之。如果此說法成立,那麼大白塔於漢明帝以前就已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