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黃景新女士將一套昆曲暗戲玉玩捐贈給蘇州戲曲博物館,令博物館工作人員眼前一亮,因為這種玉玩只在文獻資料中見過,從未見過實物。
昆曲暗戲玉玩是一種十分古雅的小玩件,橄榄核大小,以各色材質做成不同的形制,代表昆曲表演中的不同道具。昆曲愛好者在雅聚時可隨意取出幾件,讓對方猜測可布置成哪一出折子戲。黃女士捐贈的昆曲暗戲玉玩共計17小件,分裝在一個匣子的八個小格之中,內含古琴、官帽、雨傘、香爐、蠟燭等道具形制,代表“醉酒”、“拜月”、“端陽”、“夜課”、“嗔救”、“琴挑”、“借傘”、“見姑”這八出經典折子戲之組合,盒蓋上還標有“寶玉引典”字樣。
據悉,南京博物館數年前也曾征集到一套總計117件的清代昆曲暗戲玉玩,道具更為豐富,因此可以隨意搭配出更多的折子戲。
目前,蘇州戲曲博物館館藏昆曲類的文物資料五千多件,其中包括一千多件實物資料,其他皆為文獻及音像資料等,還包括舊時的昆曲唱片———正是通過古老的昆曲唱片,今天的人們才有機會聽到一百年前的昆曲與今時已有不同。這些館藏來自昆曲工作者的經年積累,其中也不乏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在博物館的資料室中,就珍藏著張充和當年在蘇州定制的一件演出斗篷及一套十分珍貴的點翠頭面,此為張充和去年委托紐約海外昆曲社社長陳安娜捐贈,捐贈物中還包括一部手抄曲譜。
蘇州戲曲博物館還特別制定了征集辦法,並成立文物征集委員會,邀請周良、顧笃璜、朱寅全、朱棟霖、周秦等昆曲、蘇州評彈、古籍專家擔任顧問。博物館館長郭臘梅表示,博物館也開始通過拍賣會購買等形式豐富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