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千年鹽都黑井

千年鹽都黑井

日期:2016/12/16 19:15:37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黑井古鎮位於恐龍之鄉雲南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因鹽而興,又因鹽而衰,千年鹽都黑井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古鎮。當年的金粉浮華之地,伴隨著絢爛之花的凋零而歸於平淡,平淡得幾乎不為世人所知。 它依山伴江,是個久封於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彝女阿招在黑牛的引導下,發現河邊山腳處有鹵泉自然溢出。從此,黑井先民采鹵而食;青銅器時代,他們掘池儲鹵,用原始的薪炭法制鹽;南诏時期,掘池汲鹵,用釜煎鹽,黑井鹽成為專供王室的貢鹽;元代,中央置威楚路提領管黑鹽井鹽運使司。但在這兩千年中,黑井僅僅開挖了兩三口鹽井。明洪武年,黑井設正五品的鹽課提舉司,直隸於省。中央從應天府遷來64名身分非同一般的灶丁,大力開發黑井。經過數百年發展,到清朝,黑井鹽業到達鼎盛,鹽稅竟占到雲南鹽稅64%。解放前,黑井設場務公署,但海鹽的“入侵”,使昔日富甲一方的鹽都,因失去支柱而走向衰落。

  斗轉星移,滄桑變遷。“鹽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風貌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戲台,以及古寺廟、古鹽井、煮鹽灶戶等,特別是享譽省內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游客。

 

  “王”字型的武家大院豪宅、貞節牌坊、道光皇帝的御筆、飛來寺、以前曾產過鹽的鹽井及鹵水池子仍留在那裡。在龍祠內懸掛著雍正皇帝所題寫的牌匾,上書“靈源普澤”四個大字。此匾長2米多、寬80厘米,匾上雕有9個龍頭。 “靈源普澤”四字也正是雍正皇對當時黑井鹵水惠澤普天下的評價。還有始建於明末,完工於清道光年間,至今仍發揮著防洪作用,護衛著黑井鎮的安全的黑井慶安堤,也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那些古鹽井,煮鹽灶,仿佛在向人們傾訴著歷史的久遠和滄桑的變遷……

  黑井第一灶戶 武家大院

  武家大院是當年黑井鎮上有錢有勢的大鹽商武氏家族的宅第。大院完全是土木結構,始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7年),至鹹豐七年(1858年)擴建完畢,歷時20余年。武家大院依山而建,屋子依地勢修築為三層,分上下兩個四合院,由四個天井組成,共有99間房、108扇門。構成一個“橫三縱一”的“王”字布局,把武家主人“黑井第一灶戶”的霸氣永遠保留了下來。據說大院的主人當年曾請來京城有名的建築師,設計上還融入了法式風格。在院落背靠的山中,甚至還有兩條逃命的暗道,可謂費盡心機,堪稱民居建築的大手筆。這武家是黑井的外來戶,清代後期,武老爺取得了舉人頭名的功名。其三個兒子中,三兒子武維揚事業做得最大,成了黑井首富。他不但擁有自己的鹽井,還收購了別人的鹽灶,並且成立了地方武裝,控制了鹽路,幾乎與政府的稅警隊、緝私隊平起平坐。武維揚的生意做得如魚得水,官家幾乎失控,取得了黑井鹽業經營的絕對主動權。鹽號、銀行、當鋪,以及鴉片買賣都為武家帶來了滾滾財源。如今,歷史的塵埃落定,只留下一座老宅顯示著主人當年的榮耀。院落內很清靜,除了我並無其他參觀者。一個人游走於會客的廳堂、小姐的繡樓、存放銀兩的巨大倉庫之間,昔日武家大宴賓客的碰杯聲、丫環小姐們的嬉笑聲、搬運銀兩所發出的撞擊聲仿佛又在耳邊回響起來…… 

 

  古鹽坊

  古鹽坊曾是黑井造鹽的核心地點,也是黑井財富的來源所在。巨大的水車、層層疊疊的曬鹵台,以及煎鹽的工棚都顯示著當年鹽業的繁榮。那麼,黑井人究竟是如何制鹽的呢?首先,壯漢們要先從鹽井中把鹵水搬出,存入井口的蓄池內,然後用水車將鹵水送至高高的曬鹵架上緩緩澆下,流經架上無數魚鱗般的木片或稻草,流入層層疊疊的曬鹵台,這是第一道過濾工序。接下來在曬鹵台上的曬鹵,其作用一是能蒸發掉鹵水中的部分水分,二是能利用密度的差異過濾掉鹵水中有毒的硝。曬鹵之後就由鹵夫將鹵水背至灶房煎制。煎鹵容器為生鐵桶子鍋和大鍋兩種,經過復雜的煎鹵工藝,桶鍋內鹵水沸騰漸成稠狀的鹽沙,再舀到大鍋裡用炭火烤之,然後收工封灶。次日再將成型的鍋鹽取出,反放到炭灰上烘烤即可。灶房出來的鍋鹽還要經過鋸鹽一分兩半或四半,過磅“刷碼子”(標重量貼稅票)後,方成為官鹽。官鹽由抬夫抬至鹽場入庫,而後由馬幫、镖局經驿道運出黑井鎮,運到南疆數省,運往邊陲鄰國。

  這裡民風古樸,人文和生態的東西也不少。最讓我記住的是經古鎮女人巧手繡出來的一雙雙小繡花鞋,以及他們那種純樸生活。實際上黑井很小,小得可能超乎你的想象,黑井的諸多建築也說不上規模宏大。但黑井又小得很有特色,小得令人向往,小得令人難忘。


  如何到達黑井古鎮?

  鐵路

  可在昆明南窯火車站乘昆明至攀枝花的火車,在黑井站下車,(乘每日早上7:57分發往攀枝花的6162次列車,中午13:21分到達;第二天中午11:51分乘6161次列車返回)。車站離鎮上還有4公裡的路程,下了火車後可坐小馬車或是徒步去黑井古鎮,小馬車每人兩元或是三元。

  另外,黑井火車站是小站,目前只有普客,沿途停車次數比特快多,乘車要有耐心,而且到了黑井,停車時間短,上下車行動要快。 

  黑井美食

  稀豆粉粑粑

  將熟米飯搓揉成片狀切成小塊,放於火炭中烘烤,制成類似米質鍋巴,放入碗中燒上稀豆粉食用。

  灰豆腐

  將白豆腐劃成小四方塊,放在油鍋中炸皮起黃色,撈起後放在一“鹼水”中浸泡,利用鹼性作用,將炸黃的白豆腐復原成豆漿形成一個口袋。要食用時用豆黃湯煮,然後放上腌菜等作料,味鮮嫩滑,又名“口袋豆腐”,是黑井有名的小吃。

  還有其他的特色小吃:鹽焖雞、牛干巴、泡梨及燒烤等;當地還有獨特的佛教素宴及“八八”宴席和“八碗四碟”家宴。

  黑井特產

  黑井貢鹽

  黑井的鹽滲透力特別強,你切十片生肉疊起來,然後往最上面的肉片上撒些黑井鹽,半天的時間它就可滲透到最下面的一片肉中,用來做火腿是最好的。

  黑井古鎮最佳旅游時間

  黑井古鎮一年四季都適合旅游。該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旱重、夏無酷暑、秋季涼爽、冬無嚴寒,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干濕分明,每年5-10月為雨季,年平均氣溫15-21℃。

  黑井古鎮旅游貼士

  1、黑井古鎮門票價格:30元,根據淡季和旺季會有浮動。

  2、黑井古鎮節慶活動:正月初八、太平會、火把節、洞經會等8個傳統節日。

  3、黑井飛來寺山高坡陡,老年人、體弱者慎行,對探險愛好者則是一個極佳的挑戰。

  4、黑井古鎮依山傍水,龍井江淘急聲響,若有失眠者,住宿最好選擇靠山的一面。

  5、建議不要跟著當地村民去走山路逃門票。走山路,一是要沿鐵路走,很危險!二是要走差不多1小時,很遠,也很累!三是進了古鎮以後根本不可能去那些景點游覽,你就只能在古鎮走來走去了,那裡就很小的一條街,會非常無聊!小錢還是不要省的好!旅游一趟不容易,做火車就要熬幾個小時,買個門票去特色的景點看看,還是值得的。  

  6、返昆的火車每天就一趟,准點到達時間是中午12:03分。但是賣票的窗口是11點半左右就不賣了,所以建議在10:40左右坐馬車去趕火車,因為馬車還需要轉,從古鎮到大門、從大門到火車站的馬車是分開的。大概下午7點左右到達昆明。

  7、切記:在去之前就打聽好火車的時間表。

  黑井旅游線路推薦

  黑井古鎮玩法:觀黑井是不能疾走的,黑井的靜和古樸只適合慢行。訪古觀景,一切都在於品它的古韻,品它的醇香:古牌坊、古鹽井、古石雕、古龍祠、古院、古寺、古街、古宅,無不散發著古味舊韻。 去黑井是一定要住上一夜的,而且定要住在私人宅院改成的客棧裡。枕著香山寺的鐘聲和龍川江的吟詠入睡。

  推薦旅行線路:黑井(黑牛鹽井、七星台、大龍祠與雍正題匾、飛來寺、武家大院、節孝坊、孔廟、飛來寺、五尺道、和尚墳、安慶堤),黑井屬於祿豐縣,祿豐縣是中國的恐龍之鄉,元謀人的誕生地,還可去看看自然奇觀元謀土林。

 公路:可以從廣通、楚雄乘班車前往。在廣通至黑井一段路窄且彎道多,自駕車者需注意安全。 黑井住宿:古鎮裡有小旅館,私人客棧,價格都不高,小旅館大約每床10元,每間40元,干淨衛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