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國禮英女王繡像“蘇州造”

國禮英女王繡像“蘇州造”

日期:2016/12/14 20:13:45      編輯:古代建築史
 胡錦濤主席贈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真絲繡像。□蘇州刺繡研究所供圖
        昨天,2013年首個工作日,52歲的蘇州刺繡研究所亂針針法研究室主任趙麗亞被一種興奮的情緒所包圍。當天,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致電蘇州刺繡研究所,對該所圓滿完成一份國禮制作任務表示感謝。這份國禮是國家主席胡錦濤贈給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的女王真絲繡像。回憶起贈送賀禮的那一刻,趙麗亞笑得很燦爛,“替女王接受賀禮的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看了一眼,就‘哇哦’一聲驚歎,差點沖過來擁抱我。”
      賀禮是在英國當地時間2012年12月11日由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交給安德魯王子的。“安德魯王子告訴我們,繡像中女王的膚色和她本人簡直一模一樣,”身為高級工藝美術師的趙麗亞說,女王膚色本來就白,再加上施了淡妝,略微有點粉色,但研究所裡的絲線和這種顏色都不相符。“即使顏色有細微差別,也會影響整幅繡像的質量,為了這種淡粉色,我是專門對照照片重新染絲的。”趙麗亞說。“別看這幅繡像高只有50厘米、寬只有40厘米,卻足足繡了一年。”蘇州刺繡研究所副總經理游偉剛告訴記者,2011年10月,他們接到外交部通知後就開始籌備繡像。光是勾稿這一環節就花了一個月。“因為打印會影響到繡像的色澤,我們就用毛筆一筆一筆將照片描出來,”游偉剛說。“繡起來更加復雜,我每天要繡10個小時,每周六天,就這樣一頂帽子還是繡了一個多月。”趙麗亞告訴記者,女王帽子上的羽毛非常細小,要做到“明察秋毫”,完美表現出女王頭戴帽子翎羽的細微變化,“最精妙的地方一根蠶絲要劈成48股來繡”。
      趙麗亞說,一開始自己打算繡一幅肩部以上的繡像,但外交部考慮到照片中女王胸前佩戴著一枚勳章,決定改為半身像。“這枚勳章不全是金屬材質的,十字形外圍是一種紡織品,像一粒粒珍珠鑲嵌在上面一樣,”趙麗亞說,為了呈現出這種立體感,自己結合了多種刺繡技藝和再創作能力,將墊、繞、穿三種針法融合起來。
     這幅女王繡像參加了當天在倫敦開幕的“中國絲綢文化暨刺繡藝術展”,並成為展覽一大亮點。三天展出期間,“來參觀的人都爭著和繡像合影,有的還要拉上創作者趙麗亞一起合影留念,”游偉剛說,“安德魯王子告訴我們,這幅繡像太珍貴了,將入藏溫莎城堡。”“這是我們研究所第二次為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創作繡像,”游偉剛告訴記者,1986年,由趙麗亞的師傅任嘒閒大師牽頭創作的女王繡像被作為國禮,由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送給了女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