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滄桑的文物古建築因其所具有的獨特造型和風格,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矚目,它們記載了歷史的足跡,凝聚了人類的智慧,見證了社會發展的脈絡,成為一種可以進行開發的旅游資源。
在都昌縣土塘鎮鼓樓村和徐埠鎮袁钜村,有二座明代古樓正在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讓我們一起走進她們,走進歷史的記憶,穿行於古風之中。

劉溉鼓樓

劉溉鼓樓及戲台
劉溉鼓樓位於土塘鎮信和村委會鼓樓自然村。坐東朝西,樓進深8米,寬8.5米,樓高約6米。為明代正德年間劉溉而建,劉溉明正德二年進士,先後望江等縣知縣、蘇州知府、吏部天官銜,為官清廉,有政績,明廷旨谕在本村建鼓樓旗表賢勞。
鼓樓後是一棟明建三進兩井古屋。一進是萬年古戲台,戲台兩邊是化妝房及行頭把子房,大天井兩廂是觀戲樓,二進廳是觀戲廳。大天井兩頭雕窗刻柱,四角均是龍獅撐,紅色礎石镂有花紋。自明代以來,歷經滄桑,鼓樓的今昔面貌雖不盡相同,但主體沒有大變動,為縣僅存唯一樓閣,對了解當地宗祠的形制和建築藝術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袁钜古樓
袁钜古樓座落在徐埠鎮山峰村委會袁钜自然村舊址石家塘西側。肇興於明永樂年間,為彰顯都邑袁姓十大房發祖魯成公袁欽七而建造的。據《都昌縣志》(康熙版)載述:“袁欽七,字魯成,號雙溪,授雲南上林州州判,升成都前衛正守備。”所以亦俗稱“將軍樓”。古樓頂高8米,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240平方米,外形翹角飛檐,內構雕梁畫棟,兩塊書有“文元”“副元”的黑底金子匾額堂皇奪目(文革期間被砸毀),透現著質樸、莊重、美觀、大方的建築風格。2005年列為縣級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