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巢湖明代古村引發諸多猜想

巢湖明代古村引發諸多猜想

日期:2016/12/16 18:21:41      編輯:古代建築
    安徽新聞網1月14日電  九龍攢珠格局有什麼內涵?古村落為何呈棋盤狀或“北斗七星”狀分布?巢湖是明中都鳳陽規劃中的“泮池”嗎?1月11日,專家提及這些謎團時十分謹慎。

  “巢湖北岸驚現明代移民村落”一事經本報報道後,引起了巢湖和肥東文物部門重視。從今年1月3日開始,兩地邀集專家深入巢湖古村落重點抽查。遺憾的是,由於傳統文化記憶的斷代,要解開這些謎團,還有待深入研究。

  九龍攢珠格局正在消亡

  1月11日,肥東縣文物管理所重點抽查了境內幾座古村落。所長彭余江介紹,起先他們在橋頭集葛家窪村也注意到過如本報報道所描述的古村落;而巢湖市文管所已在元月3日和4日完成古村落抽查。所長錢玉春說,他們准備利用該所先進的航測技術將九龍攢珠式古村落“一網打盡”。

  南京工程學院教師張靖華最先研究和勘察了這些古村落。他稱兩地各具特色:巢湖市境內九龍攢珠村落規模較大、格局嚴整,多屬早期軍屯;肥東長臨河地區村落多處平原,其分布體現著早期“插草為標”的歷史,村名有規律,末尾呈現從一到九的連珠狀態。根據當地家譜所載和相關史料,明初的巢湖一帶因戰亂荒廢,明政府從江西等地移民墾荒,巢湖現有村莊75%以上是從當年江西移民者的定居點發展而成的。

  雖經數百年滄桑,移民村落的九龍攢珠式格局依然可辨。巢湖市唐家疃、洪家疃,肥東縣的大蔡村、窪地吳等村落的原始部分,九條巷子正對月牙塘的格局依舊,早期開挖的下水明溝仍在利用。在村莊後期擴建中,有的仍然延續原有思路將建築對准水塘,形成了“剪刀型”、“石鎖型”等多種格局。遺憾的是,由於近年來村莊建設大多較為草率和簡單,原本整齊劃一的面貌已顯雜亂,舊屋頻遭更新,原始格局正逐步消亡。

  據張靖華介紹,七八年前他在黃麓鎮一帶還能看到許多整體保存完好的村莊,古村格局和殘留古建築如何保護令人憂慮。

  專家提出兩種保護方法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教授翟光逵考察時說,建築界以前多認為中國古代村莊建設沒有規劃,巢湖移民村莊規劃的發現是對這一傳統觀念的突破。

  九龍攢珠村落的發現意義重大。持續研究巢湖古村落的卓成文化產業研究所還以科研團隊方式籌劃將九龍攢珠的村莊規劃技術作應用性研究,這些青年教師已用計算機制作出系列復原模型,推向社會。

  相對於學界的熱忱,村民更在意老房子帶來的不方便。古村格局的原始意義,在村民記憶中幾乎被集體遺忘。在洪家疃村,當記者向一位老農提起九龍攢珠時,他居然不知道自家村子也屬這一格局。

  記者還發現,原來規劃整齊的排水設施,有不少淤塞後並未疏浚;雨雪天之後,巷道上泥濘不堪。古村尚且保存的老屋更是年久失修,村民更關心如何積聚資金將老屋拆掉換成舒適的新式住房。移民村落的古雅格局,正被“自然淘汰”。

  九龍攢珠面臨的危機促使學術界和文物部門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專家們初步提出兩種延續古村落“生命”的思路:選定幾個保存相對完好的村落進行整修,同時將其它村莊散亂的老房子集中遷來,最大限度地保留古建築單體的原真性,有一定的旅游價值;在無法整體恢復的情況下,將九龍攢珠的明代村莊規劃以變通形式滲入現代村莊,既兼顧村民生活,又體現地域特色和家鄉情懷。

  明代村落引來諸多謎團

  “從空中俯視,九龍攢珠的古村落就像一幅幅太極圖、扇形圖等圖案,很優美。”談及古村落的欣賞價值,卓成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楊新剛有一設想,古村落可以開發“航空游”。其實,古村落的看點不只這些。隨著研究推進,與九龍攢珠相關的系列謎團正逐步浮現。

  其一,載錄家譜的九龍攢珠究竟有何文化內涵?省文物考古所專家方鹹達認為,依地形起伏的九條街巷對准半月形水塘,表面看不過是方便排水、圍池造塘增加村莊靈性;但當大量相似格局村落廣泛分布時,除了江西移民鄉情感懷之外,很可能還有其它文化寄托。他說,相傳釋迦牟尼降生時有九龍吐水洗浴;老子降生時也有同樣傳說,這些極易引人聯想。

  其二,長臨河鎮的村莊名稱也引起學者們的興趣。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徽派建築研究所所長劉仁義說,目前長臨河地區村莊名稱多為“姓+某字+數字”的形式,如長臨河有“吳興一、梅壽二、楊元三、羅勝四、張日五、徐藏六、朱龍七、羅榮八、張日九”等村名,國內罕見。而這些村莊如從航拍圖上觀察,明顯呈精確的方格網狀或類似“北斗七星”狀布局。難道移民村落群在接受政府規劃之外,另被賦予神秘含義?

  由此,巢湖移民村落和明中都鳳陽之間的關系令人浮想聯翩。張靖華說,巢湖古村落緊扣明初建國的大背景,與洪武二年至八年的鳳陽中都建設即屬同期。資料顯示,此時明政府的建設氣魄宏大,動辄動員和遷移數萬人口。後來的南京明故宮、北京故宮的格局,均脫胎於中都紫禁城。和宋元時期北方都城相比,中都紫禁城創造性地出現了形態完整的金水河和金水橋,金水河向南部彎曲的形態和“九龍攢珠”一起均具有贛中南地區的文化特征。而巢湖恰處於鳳陽正南,類似“九龍攢珠”中彎曲的半月塘或“泮池”,難道存在某種暗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