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阮儀三為古城古鎮熬白了頭

阮儀三為古城古鎮熬白了頭

日期:2016/12/14 9:56:43      編輯:古代建築史

    人物檔案
    阮儀三,1934年11月21日生於蘇州市。曾就讀於顏家巷尚德小學、蘇州市高級中學,1951年至1956年服役於人民解放軍海軍,1956年9月考入同濟大學,1961年7月畢業留校至今。現任同濟大學建築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還兼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是他一手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的保護,因而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出自《詩經·黍離》的話,20年來,阮儀三常以此自慰。 中國人知道阮儀三,大略還是從周莊開始。周莊,從古至今,有兩個重要人物可以大書特書,一位是富可敵國的商人———沈萬三,另一位便是把這個古鎮保下來的學者———阮儀三。 央視名牌欄目“東方之子”、“實話實說”等都圍繞阮教授做過專題。去年底阮儀三到蘇州開會,記者乘隙采訪,他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很難關上,聽他談他的奮斗、他的夢想……一說就是兩三個小時,言到激動處,他的眼神活起來,手勢揮舞變化,聲調高低起伏。這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老先生,他的坦率令人深深感動,因為這其中滲透著無比的真誠。
    1956年,我的人生轉折點
   “上小學、中學、當兵,然後進同濟大學一直到今天。”阮教授一句話就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了,他說起話來語速極快,一時令你無法插言。 “我跟國民黨、南朝鮮,還有海盜,都打過海仗。”提起從軍時的戰績,阮教授兩眼放光。 上世紀50年代那場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改變了阮儀三的命運,1956年成了他的人生轉折點。因父親阮昕所謂的政*治問題,他只好復員回鄉,對前途感到一片茫然。臨走時,部隊政委關心地對他說:你家庭出身不好,惟一的出路就是讀書。阮儀三喜歡繪畫,遂報考同濟大學建築系,事隔多年,阮教授回想起當年的選擇,感慨良多:“當時我是得了高人指點。” 大學期間,阮儀三深受陳從周教授的影響。陳先生是研究中國園林藝術的大師,在建國初期搶救蘇州園林的工作中起到突出作用。陳教授得知阮儀三祖籍揚州後問他:“阮元與你是什麼關系?”當得知阮元是阮儀三的高祖時更為高興,又問:“那你知道他的主要事跡嗎?”阮儀三老老實實地回答:“不太知道。”陳教授當即要他回去好好查一查。阮元,因其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被後人稱為“三朝閣老、九省封疆”,在學術上,他被尊為金石學家、訓诂學家、國學大師。而今,提起這位赫赫有名的祖宗時,阮儀三頓生景仰之情,他扳著指頭如數家珍:阮元做過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雲貴總督,是兩屆科舉的總考官,在各地留下很多文化古跡,如杭州的“阮公墩”、昆明的“阮公堤”等。V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句出自《詩經·黍離》的話,20年來,阮儀三常以此自慰。 中國人知道阮儀三,大略還是從周莊開始。周莊,從古至今,有兩個重要人物可以大書特書,一位是富可敵國的商人———沈萬三,另一位便是把這個古鎮保下來的學者———阮儀三。 央視名牌欄目“東方之子”、“實話實說”等都圍繞阮教授做過專題。去年底阮儀三到蘇州開會,記者乘隙采訪,他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很難關上,聽他談他的奮斗、他的夢想……一說就是兩三個小時,言到激動處,他的眼神活起來,手勢揮舞變化,聲調高低起伏。這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老先生,他的坦率令人深深感動,因為這其中滲透著無比的真誠。 1956年,我的人生轉折點 “上小學、中學、當兵,然後進同濟大學一直到今天。”阮教授一句話就把自己的一生概括了,他說起話來語速極快,一時令你無法插言。 “我跟國民黨、南朝鮮,還有海盜,都打過海仗。”提起從軍時的戰績,阮教授兩眼放光。 上世紀50年代那場眾所周知的政*治運動改變了阮儀三的命運,1956年成了他的人生轉折點。因父親阮昕所謂的政*治問題,他只好復員回鄉,對前途感到一片茫然。臨走時,部隊政委關心地對他說:你家庭出身不好,惟一的出路就是讀書。阮儀三喜歡繪畫,遂報考同濟大學建築系,事隔多年,阮教授回想起當年的選擇,感慨良多:“當時我是得了高人指點。” 大學期間,阮儀三深受陳從周教授的影響。陳先生是研究中國園林藝術的大師,在建國初期搶救蘇州園林的工作中起到突出作用。陳教授得知阮儀三祖籍揚州後問他:“阮元與你是什麼關系?”當得知阮元是阮儀三的高祖時更為高興,又問:“那你知道他的主要事跡嗎?”阮儀三老老實實地回答:“不太知道。”陳教授當即要他回去好好查一查。阮元,因其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被後人稱為“三朝閣老、九省封疆”,在學術上,他被尊為金石學家、訓诂學家、國學大師。而今,提起這位赫赫有名的祖宗時,阮儀三頓生景仰之情,他扳著指頭如數家珍:阮元做過兩廣總督、湖廣總督、雲貴總督,是兩屆科舉的總考官,在各地留下很多文化古跡,如杭州的“阮公墩”、昆明的“阮公堤”等。
    一本書,讓我踏遍全國
    1961年,從同濟大學建築系畢業的阮儀三留校,師從董鑒泓。當時,董教授准備編一部《中國城市建設史》,聰穎的阮儀三被選為助手,他配合老師作實地調查,每年至少有三四個月的時間是在外地奔波,足跡遍布中國大大小小的城鎮。 那個年代,交通工具非常落後,一群上海出來的師生下了火車,或搭上顛簸的大卡車,再騎毛驢,實在沒有交通工具可使了,只好徒步走。這段日子,年近古稀的阮老回想起來,游走於一大批老宅林立、風格迥異的名城古鎮之間,像是一次次的“浪漫之旅”。從北方的大同到南方的福州,在年輕的阮儀三眼裡,古建築群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它們有空間環境,有人居住,因此它們就不同於單個的文物古跡,因為它們蘊藏著這座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信息。 每次回到上海,先脫掉爬滿虱子的衣服,洗個澡,阮儀三便帶著幾塊面包,也帶著實地考察過程中冒出來的一大堆疑問,到當時徐家匯教堂的藏書樓尋找答案。這個藏書樓裡擁有全國最多的縣志,共20萬冊,這些縣志幾乎從沒有人動過,所以每次讀書之前,阮儀三總要用一柄紙刀把厚厚的一層灰塵除去,再請工作人員把房門鎖上,自己閉門讀書,餓了吃面包,渴了喝口水,直到下班時間到了,工作人員再把門打開,讓他回家。所以現在阮儀三敢說:“全國的縣志,我看得最多。” 《中國城市建設史》直到1982年才正式出版,這本書後來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獎”。正是借助於這本書,阮儀三對全國的古城古鎮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當後來眼睜睜地看著這些莊重而秀美的古建築群成片地倒下時,他不得不發出痛心疾首、撕心裂肺的吶喊!
    救平遙,開護城之先例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那是個規模空前的開發建設年代,“摧枯拉朽”、“破舊立新”占據人們的大腦,阮儀三的呼聲則被視為“異端”、“不識時務”,更有人說:“你們知識分子就是脫離實際。” 提到平遙,阮教授立即在紙上寫下五個古城的名字:太谷、平遙、解休、祁縣、忻縣。他說,不是只有一個平遙啊,另外四城個個都跟平遙差不多。這些城市當時都在拆,而且動作非常快,“千年的城市,幾天就被毀了!” 到平遙的時候,城西已開了一個口子,100多幢明清建築被夷為平地,滿城都彌漫著灰塵,平遙古城面臨著末日危機。阮儀三萬分火急地去懇請平遙城建部門的領導“刀下留城”,他們冷淡地扔回一句話:“平遙要發展就得開路”,阮儀三再三解釋發展經濟不一定非要拆老城,但是平遙人無法理解。他便轉向山西省建設廳“游說”:平遙的規劃不好。省裡便說:你說人家的不好,那麼你來做,只給你1個月時間。阮儀三看到了一線希望,不假思索地應下了,他要求:平遙拆遷停工一個月。 回到同濟大學,向學校借了2000元錢,阮教授帶著12名學生再度風塵僕僕回到平遙,用1個半月時間完成了“新舊分開、確保老城、開發新區”的規劃編制。由於過度勞累學生們全都病倒了,阮教授一個人背著兩捆圖紙,走了7裡路到平遙火車站,先到太原,省裡看了規劃說他們定不了。阮儀三無奈,他進京求援,找到當時國家文化部文物處處長羅哲文和全國政協城建組組長鄭孝燮,這兩位重量級人物的支持扭轉了局面,阮儀三的規劃才得以上馬。 阮儀三“刀下救平遙”開了中國完整保護古城的先例。1986年,平遙被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該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後,阮教授在同濟大學開了“歷史名城保護培訓班”,每年都有兩位平遙人到這裡進修,已經持續四年了。這些培訓人員可都是阮儀三撒向全國各地的種子啊!
    保護遺產 留存歷史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一直到90年代末,阮教授又先後力促周莊、同裡、用直、南浔、烏鎮、西塘等江南六古鎮的保護,其中的曲折都可以當作故事來講。現在他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打破六個古鎮各自為政的框框,用水路串聯成一幅江南水鄉的長卷,讓中外游人去盡情欣賞它們間異曲同工之奇妙。 平遙、周莊在10多年之後,應驗了阮儀三的預言,成了旅游熱點,財源廣進。過去常常遭受冷遇的阮儀三,現在成了許多城市的座上客。那些曾把阮教授“拒之門外”的地方至今都有點追悔莫及。 然而阮教授還是憂心忡忡,他雖曾為很多古城勾勒了美好的藍圖,但作為一名學者,卻無法左右它們的未來。許多急功近利的地方在制定規劃時求賢若渴,執行規劃時卻大打折扣。一些地方不把阮教授的忠告當回事,在他們看來,保護的目的就是吸引游客,就是賺錢。“錯!保護遺產是為留存歷史文化的足跡給後人,旅游只是副產品。”阮教授他那“為保護而保護”的理論可謂曲高和寡,十幾年前為平遙、為周莊奔走呼號時的孤立感覺時不時又襲上心來,可一如十幾年前一樣,阮儀三像個“老頑童”,從不因為別人不聽他的而陷入沉默,他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自诩,並引以為自豪。 而今江南六大古鎮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阮教授卻希望這申報的過程慢一點,因為他深知有些古鎮急著發財的心理,惟有慢一點,鎮裡的領導們才會虔誠地提升自己對古鎮保護的認識,認真地維修,虛心地聽取專家的建議。2000年5月,阮教授組織這六個鎮的鎮長去聯合國世遺中心接受“申報世遺培訓”,考察了法、德、意三國的10多個古城。2000年11月,又請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的顧問到上海,繼續為這些鎮長進行集中培訓。 如今快70歲了,阮儀三仍然帶著自己的學生到處進行實地考察,這幾年,他著重研究了一些邊遠地區的城市,長期的鑽研使他得以建立並不斷完善古城保護方面的理論,先後出版《舊城新錄》、《古城留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理論與規劃》、《歷史環境保護理論與實踐》、《江南古鎮》、《護城蹤錄———阮儀三作品集》等。1994年,同濟大學設立全國獨一無二的“城市歷史遺產的保護與發展”博士點,目前共有16位博士生跟隨阮教授,在這個研究方向為保護中華文化瑰寶而上下求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